天坛建筑美学论文范例鉴赏(共2篇)

天坛建筑美学论文范例鉴赏(共2篇)

ID:22098038

大小:6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7

天坛建筑美学论文范例鉴赏(共2篇)_第1页
天坛建筑美学论文范例鉴赏(共2篇)_第2页
天坛建筑美学论文范例鉴赏(共2篇)_第3页
天坛建筑美学论文范例鉴赏(共2篇)_第4页
天坛建筑美学论文范例鉴赏(共2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坛建筑美学论文范例鉴赏(共2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天坛建筑美学论文范例鉴赏(共2篇)第1篇:建筑美学的兼容性建筑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古代埃及建筑、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爱琴文化的建筑、古代希腊的建筑、古代罗马的建筑、拜占庭建筑、西欧中世纪建筑、中古伊斯兰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欧美建筑等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审美开始了新一轮的趋同。这个时期整个人类社会表现为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和文化都突破了国界,形成了世界范围空前的大融合,因此现代建筑运动超越了国界和文化圈,现代主义所产生的国际式建筑迅速统一了全世界的建筑语言,各

2、种设计建筑思潮应运而生:1.对“理性主义”的充实与提高2.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3.“粗野主义”的倾向4.“典雅主义”倾向5.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6.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7.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8.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这是一次建筑美学的大趋同,并在发展中完成了其建筑理论框架的建构,建筑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中国建筑在世界上分布地域最广,有着独特的传统风格,各兄弟民族的建筑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其中汉族的建筑是中华民族建筑的主流。它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建筑的审美价值和它的伦事价值密切相关。建筑的审美标准不仅要求使人感官愉悦,更重要的是恰当地表现形

3、象本身所包涵的伦理的、政治的内容。例如都城的构图表现出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的威仪;宫殿表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气派。从周秦以来,凡城市规制、宫殿、坛庙、陵墓、住宅、祠堂的体量、形式、色彩、用材都有详细的等级规定和礼制理论;有时细微到彩画、雕刻的题材手法,门窗的格纹、瓦饰的式样。这类礼制法规又往往和成熟的形式美法则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特定社会时代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和谐感、节奏感以及不同类型建筑的性格和风格。2.建筑艺术的形式美直接于功能内容和工程实践。中国建筑的形式美首先是它的群体美、序列美。这种总体的艺术气氛又都以满足礼仪和生活实用的

4、要求为基础。即使是一所四合院住宅,它的布局和体量也都体现了封建家族中尊卑、长幼、内外、嫡庶、期服等不同等级人的生活地位和待遇。中国建筑经过长期实践,至少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注意在保持结构牢固、施工迅速的前提下,寻求各个结构部件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而使群体与单体、结构与造型之间呈现出和谐与稳定。《考工记》最先记述了一些比例法则,其中使用最多的是2:3。到唐代,结构构件的比例关系更趋完整划一。北宋崇宁二年(1103)由朝廷颁发的《营造法式》对比例法则作了更细微的规定,要求确切使用10:15分,即2:3的基本度量单位设计建筑。2:3不仅接近黄金分割,是公认的美的比例,而且也是材料力学最

5、佳的参数之一,因此称之为材。3.重视环境的内在意境甚于单纯的造型美观。中国传统建筑运用序列设计和环境气氛,获得巨大的审美效果,对世界建筑美学思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北京的明清宫殿,在长达3.5公里的笔直的中轴线上布置了20多座殿宇楼阁,组成10多个不同气氛的空间,通过节奏的变化,取得了雄伟、震慑的浓重气氛。天坛以苍翠的松柏林海为基调,将洁白的圆丘和湛蓝的祈年殿衬托得突入晴空,形象极为圣洁肃穆。为了深化环境意境,还很重视运用象征手法,以布局、造型形式、形象模拟、匾联题字等,激发人的联想,如天坛的造型、色彩和布局以及许多与天(阳)有关的数字,突出地象征了古代人们对天的认识。美国现代

6、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建筑美学虽然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达到与实际存在的艺术现象、审美趣味相适应的程度,建筑设计美学的兼容性值得继续探讨。1建筑构成“序”指事物或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在时间、空间中的表现;“无序”是指事物或系统要素间无规则的排列、组合、运动或变化”。在建筑审美领域,“规则”对应着理性、同一、总体化;“无序”则对应非理性、异质、非总体化。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和纯净主义美学基本

7、上是以一种“理性”来调控和引导建筑美学的走向的,为了在不同种族的人类之间进行沟通和了解,确实需要某种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情感。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不同学科之间的互渗和交融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频繁和显著,当代哲学、尤其是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哲学对建筑有着明显的影响。从现代建筑解脱于学院派的禁锢到现代主义的自我完善、以至20世纪中叶以后多风格、多流派、多种建筑思潮的涌现和并存,都反映了人的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与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潮流同出一源。大多数建筑师希望能够通过提高建筑师的关注力、知觉和选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