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陈寅恪杜诗接受之比较

吴宓、陈寅恪杜诗接受之比较

ID:22115093

大小:6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7

吴宓、陈寅恪杜诗接受之比较_第1页
吴宓、陈寅恪杜诗接受之比较_第2页
吴宓、陈寅恪杜诗接受之比较_第3页
吴宓、陈寅恪杜诗接受之比较_第4页
吴宓、陈寅恪杜诗接受之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宓、陈寅恪杜诗接受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吴宓、陈寅恪杜诗接受之比较:吴宓与陈寅恪是当下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人物,分别在比较文学与史学研究领域建树颇丰。除此之外,他们在诗学理论与旧体诗创作方面也都有很深造诣。在他们的诗歌活动中,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对他们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二人在接受杜诗时既有相近之处,又各有特点,仁智互见。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其一,对杜甫的热爱与总体评价相同。其二,在阐释杜诗上,同秉承儒家实用主义诗学理念,但具体角度、方法和目的则大相径庭。其三在学习借鉴杜诗上有同有异。  关键词:吴宓;陈寅恪;杜诗;接受;比较  :I206:A:1003—0751(2012)0

2、6—0169—04  吴宓与陈寅恪是当下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人物,分别在比较文学与史学研究领域建树颇丰。除此之外,他们在诗学理论与旧体诗创作方面也都有很深造诣。在他们的诗歌活动中,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对他们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由于吴宓与陈寅恪经常在诗学上互相切磋,也经常诗文唱和,二人在接受杜诗时既有相近之处,又各有特点,仁智互见。  一、对杜甫的热爱与总体评价相同吴宓和陈寅恪都熟稔并热爱杜诗。吴宓八九岁时随继母学诗,继母授之《唐诗别裁》,对吴宓影响甚深,据吴宓言:“宓于诗之根柢实植于是。”①《唐诗别裁》是清人沈德潜编的一个唐诗选本,杜甫

3、诗占255首,居众诗人之冠,这是吴宓接触杜甫的开端。稍后,吴宓从姑丈陈伯澜学诗,“姑丈为诗,取法盛唐,直学工部,参以玉溪”②。吴宓深受姑丈影响,嗜爱杜诗。《吴宓日记》中提及杜甫与杜诗者达30多处,抗日战争时期的日记显示,吴宓逃难途中仍一直随身携带《杜诗镜铨》,不时翻阅,从1944年3月至6月整整3个月,更是将《杜诗镜铨》重新从头至尾阅读了一遍③。《吴宓诗话》中提及杜甫的多达40余处,其诗歌也明显受到杜甫的影响。陈寅恪除撰写有3篇关于杜诗的专业论文外,在《柳如是别传》中涉及杜诗者达四五十处,且对钱谦益与朱鹤龄注杜之公案细加考证。此外,《元白诗笺证

4、稿》、《韦庄秦妇吟校笺》等也对杜诗有所提及,其诗歌中用杜诗者有40余处,并常以杜甫境遇自况。  对于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吴宓与陈寅恪都推其为中国第一诗人,在措辞上极为类似。吴宓言:“杜工部为中国第一诗人。”④“杜工部为古来中国第一大诗人。”⑤陈寅恪称:“少陵为中国第一诗人。”⑥这一评价可以溯源至1919年12月14日,吴宓当晚日记中记录陈寅恪纵谈中外文化时,插入以下按语:“即以中国之诗与英文诗比较,则中国之诗,句句皆关于人事,而写景物之实象,及今古之事迹者。故杜工部为中国第一诗人,而以‘诗史’见称。”⑦时吴宓25岁,陈寅恪29岁。对杜甫的

5、这一评价既是吴宓受陈寅恪谈话启发的结果,又成为两人一生的共识,是二人杜诗学的核心观点。吴宓在诗话中总是以杜诗为准则权衡评定其他诗人诗歌的优劣,并认为是学诗的正法。陈寅恪的《书杜少陵哀王孙诗后》完稿于1953年4月,时隔34年之久,陈寅恪仍持此说,自可看出他对吴宓这一论断的认可。  诗尊子美本是中国古典诗歌史的主流观点,在现代白话诗日兴的文学背景下却显得有些突兀,吴、陈的这一观点可以说是一种饶有深意的回归,同时也是杜甫“超越了评判”⑧的经典性的最好证明。吴宓与陈寅恪都是学贯中西的学者,遍览中国古典诗歌。吴宓除杜诗外,曾精研吴梅村、顾亭林、黄遵宪、

6、王安石等人诗歌,并对外国诗也有深入研究,最心服的有拜伦、安诺德、罗色蒂、弥尔顿等;陈寅恪则对白居易、元稹、韩渥、钱谦益等人的诗歌进行过深入的探讨。陈寅恪一生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治学原则,吴宓也一直将其奉为信条,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不会简单地因为前人对杜甫的膜拜而俯首,于他们而言,对杜甫的这一评价是在他们将其放在世界背景中与不同时空中的一流诗人反复比较后得出的结论,可谓一字千钧。由此可以看出杜甫诗歌对于吴、陈二人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在阐释杜诗上,同秉承儒家实用主义诗学理念,  但具体角度、方法和目的则大相径庭大体上看,吴宓与陈寅恪都承

7、继了儒家实用主义诗教观,对杜诗的阐释都是要透过语言层面去追踪杜甫的崇高伟大的思想情怀。陈寅恪曾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吴宓与陈寅恪是当下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人物,分别在比较文学与史学研究领域建树颇丰。除此之外,他们在诗学理论与旧体诗创作方面也都有很深造诣。在他们的诗歌活动中,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对他们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二人在接受杜诗时既有相近之处,又各有特点,仁智互见。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其一,对杜甫的热爱与总体评价相同。其二,在阐释

8、杜诗上,同秉承儒家实用主义诗学理念,但具体角度、方法和目的则大相径庭。其三在学习借鉴杜诗上有同有异。  关键词:吴宓;陈寅恪;杜诗;接受;比较  :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