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分析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分析

ID:22116143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分析_第1页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分析_第2页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分析_第3页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分析_第4页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疗分析哮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主要发生在小儿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成长发育,同时该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中具有难以根治的特点。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哮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主要发生在小儿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的成长发育,同时该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中具有难以根治的特点。采用中医方式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可以根据哮喘的病因病机,给予患儿辨证论治,相对于西医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主要具体分析当前小儿哮喘缓解期取得的临床中医治疗进展。  【关键词】小儿哮喘;缓解期;中医治疗  哮喘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时

2、期,患儿在临床上通常出现哮鸣气促、呼气延长等症状,同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根治的难度系数较大。患儿即使在缓解期间依然出现气道高反应性的症状,慢性炎症并没有全部消失,而这正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所以在哮喘缓解期间应当注重预防疾病的反复性。相比于西医,中医治疗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对哮喘缓解期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一、小儿哮喘缓解期间的中医辨证治疗  1.1从痰的角度分析治疗方法  我国中医在治疗小儿哮喘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文献上早就表明小儿哮喘病发的根本原因是伏痰,这是该病的病因病机。专家认为伏痰症状与气道慢性炎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气道有痰时,将会阻塞气道

3、,使得气管变得狭窄,气道不畅,肺气不足,这种症状即气道高反应性,此时如果有外邪侵入人体,痰症加重,气道严重堵塞,两者相互作用时将会使哮喘发作。学者认为哮喘缓解期间,通常都是因肺卫不固,且风痰内盛引起,因此治疗时应当以注重补肺固表以及消风化痰。相关研究[1]也表明了小儿的肺脏比较娇嫩,风痰内蕴的情况下,有风邪入侵将引发疾病,所以临床治疗需祛风化痰,采用三拗汤合止嗽散治疗小儿哮喘,与采用西医治疗相比,治疗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从瘀的角度分析治疗方法  许多学者认为伏痰并不是单独出现,通常情

4、况下与气滞、血瘀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中医学者认为宿痰是哮喘发病的原因,而瘀血则是导致疾病恶化的重要因素,痰瘀相互作用将使疾病反复发作。因此临床研究认为在哮喘缓解期的治疗中,需要同时考虑痰瘀的治疗,应当坚持化痰祛瘀的基本原则,研究中[2]采用丹龙定喘丸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免疫球蛋白E(IgE)都得到了显著的下降,而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后以上指标并无明显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从脏腑的角度分析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小儿的肺脏比较娇嫩,脾先天不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液的正常代谢,导致三脏功能发生失调,痰浊产生

5、后,久而久之成为哮喘发作的病因病机,因此在对哮喘缓解期的患儿进行治疗时,应当从肺脾肾三方面入手,以此彻底根除伏痰[3]。  1.3.1从肺的角度分析治疗方法  肺脏在发生病变的情况下就会诱发哮喘。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肺关乎着人体的呼吸功能,人体在肺气虚时,则表现为自汗盗汗,此时再外邪入侵等因素的影响下,将会导致哮喘。这些论证在《内经》中早已明确,当今一些中医学者也认为哮喘主要是因为邪气乘肺、肺气上逆而导致,患儿不仅是在疾病发作时存在肺不足的情况,而且在疾病缓解期也存在肺不足的情况,肺气虚损的症状非常明显[4]。临床研究表明哮喘患儿通常出现肺不足的情况,在病情的缓解期间通常出现多

6、汗易感、面色白光白等临床症状,这些都是肺气亏虚的表现,因此在对缓解期的哮喘患儿进行治疗时,应当注重肺脏调治。研究中[5]通过采用玉屏风颗粒对治疗组患儿进行治疗后,患儿多汗、面色白光白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而通过采用酮替芬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后,对照组患儿多汗、面色白光白等临床症状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中医治疗的效果比较好。这就表明在治疗中遵循补益肺气的原则,确实可以有效提升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疾病症状,进一步缓解哮喘的病情发作。  1.3.2从脾的角度分析治疗方法  脾具有运化水谷的功能,调养好脾脏之后能够使三焦气机通

7、畅,使五脏六腑能够发挥各自的功能。小儿脾脏功能本就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哮喘长期不愈的情况下,肺病延伸伤及脾,使得脾虚更严重,从而导致气不化津,机体出现更多的痰浊。因此在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脾胃的调节。在《内科》一书中,明确指出哮喘患者在久发中虚的情况,需注重补中气,充分表明了健脾的重要性[6]。临床研究中认为脾虚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治疗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健脾治疗,研究中[7]通过对采用自拟方健脾补肺活血汤对治疗组缓解期的患儿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显示为9.750%,通过采用酮替酚对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