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哮喘缓解期临床进展

中医治疗哮喘缓解期临床进展

ID:22154654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中医治疗哮喘缓解期临床进展_第1页
中医治疗哮喘缓解期临床进展_第2页
中医治疗哮喘缓解期临床进展_第3页
中医治疗哮喘缓解期临床进展_第4页
中医治疗哮喘缓解期临床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哮喘缓解期临床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治疗哮喘缓解期临床进展【】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最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具有严重的影响,其治疗方法对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在治疗哮喘具有特殊的优势,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重要内服、还有穴位敷贴等,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哮喘;中医;综述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譬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以及多种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1]。这种慢性炎症导致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导致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阻,并引起患者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货咳嗽等症状,常在夜

2、间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病人经过治疗后缓解或者是自行缓解,但是也有部分病人由于治疗不及时出现严重后果。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属于哮病范畴,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2]。临床上具有反复发作、慢性迁延的病理特点,是历代医家研究的重点疾病之一。中医通过整体调节脏腑的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发挥人体的抗病潜能,减少发作机会,减少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故在强调发作期治疗的同时,按照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则,发挥中医整体

3、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运用中医综合疗法加强缓解期的治疗,减少本病的发作对于本病的预后和提高治愈率将大有裨益[3]。本文仅将近年来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1中药治疗  支气管哮喘病理因素以痰为主,朱丹溪认为:“哮病专主于痰”,主要由于人体津液不归正化,凝聚而成,如果伏藏于肺,则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病因脉治.哮病》提到:“哮病之因,痰饮留伏,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病之症作矣”。脾为生痰之源,由于脾失运化,聚湿成痰;肺主气司呼吸,肾

4、主纳气,所以缓解期的治疗主要从肺、脾、肾入手,采用益气(肺脾)补肾活血之法进行治疗。  1.1补肺,健脾,益肾周亚兵[4]认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以预防为主,最主要是扶正固本的重要治疗,该病的发病根源是气道高反应,病变的脏腑是在肺脾肾三脏,所以治疗上主要以以益气(补肺气以固表、健脾气以化痰、益肾气以固本)、养阴(养肺阴以润燥)、温阳(温肾以养元阳)为主。中药方以调理脾肺方用玉屏风散、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以补肺固卫、燥湿化痰、健脾益气为多见。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久病咳喘伤肾,所以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

5、在使用宣肺平喘止咳的同时加补肾药。蔡杭援[5]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譬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以及多种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呼气高峰流量的检测是一项气道高反应的指标,激素虽然能够降低患者气道的高反应性,但是具有较为严重的副作用,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特殊的优点,临床实验室证明,益气平喘汤可明显提高最大呼吸流量,降低呼气高峰流量,明显改善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益气平喘汤方中太子参、黄芪、沙参补肺肾之气以治本,僵蚕、地龙、白果化伏痰以治标。药理研究认为,黄

6、芪、苦参、白果、甘草具有消炎的作用,能明显抗组胺;僵蚕、地龙、五味子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解除呼吸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益气平喘汤对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郑军[6]将哮喘缓解期分为肺脾气虚型,治疗上运用哮喘二号方(黄芪、白术、防风、五味子)合健脾益气合剂(党参、黄芪、茯苓、白术、甘草);肺脾阴虚型,治疗上以养阴益气合剂(沙参、玉竹、黄精、乌梅、诃子);肺脾气阴两虚型,治疗上以哮喘二号方合养阴益气合剂、健脾益气合剂疗效满意。刘秀芳[7]认为哮喘是常见病,易反复发作,难根治。应该发时治肺,缓解时

7、固肾,所以治疗上自拟止哮平喘汤及益肺固本平喘汤,结合药雾制剂的吸入,得到理想的疗效。仁桂华[8]认为支气管哮喘的缓解期应该从表、里、虚三个方面着手,从表用九宝汤加减,从里用定喘汤加减,从虚常以神应散(太子参、阿胶珠、白术、茯苓、山药、乌梅、炙麻黄、苦杏仁、地龙、甘草)治疗。  1.2宿痰论朱丹溪认为:“哮病专主于痰”,主要由于人体津液不归正化,凝聚而成,如果伏藏于肺,则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病因脉治.哮病》提到:“哮病之因,痰饮留伏,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

8、哮病之症作矣”,所以缓解期当祛宿痰以治疗的根本。支气管缓解期其“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之病机依然存在,形成哮喘反复发作,治疗病程较为漫长,因此,哮喘缓解期不仅表现为肺脾肾三脏的亏虚,同时有痰饮内伏的病机特点容易引动内痰让他发作此病。王志英[9]等以补益肺肾,蠲饮涤痰为基本治则,自行研发成哮宁颗粒,在肺肾同调的基础上加用法夏、桑白皮、僵蚕、地龙等化痰祛风之药,从临床观察的结果来看,以补益肺肾、蠲饮涤痰为法的哮宁颗粒优于单纯以扶正固本为法的药物。曹颂昭[10]在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