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浅谈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浅谈

ID:22116752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浅谈_第1页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浅谈_第2页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浅谈_第3页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浅谈_第4页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浅谈《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教材对重要的数学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即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可见问题情境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前提条件,情境创设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感的发展,决定着整堂课的效果。情境创设的重要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现对情境创设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  兴趣是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最强劲的内驱力,它能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课堂教学如果只采

2、取古板的说教,那么知识的求索就变得枯燥,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索然无味,求知的欲望也将荡然无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课堂教学建议;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课堂教学建议;提炼两个学段的建议,不难发现:让生动现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去学习、体验、理解数学才是教学建议的要义。那如何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章的《分一分》为例:三年级的学生对故事依然充满兴趣,同时他们对生活也开始关注,生活的经验也已有所积累,因此本节课情境的创设就得将三年级

3、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加以考虑。开课伊始利用《孔融让梨》的故事创设一个谈话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1、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千年,谁能来讲一讲这段历史悠久的佳话。2、今天就让我们在分一分中去探究新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分一分)。接下来就要将新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1、现在分梨的事就在我们眼前发生了,(课件展示:一个梨要分给两名小学生的情境)一个梨要分给两名同学,该怎样分才公平?这样创设有利于学生将生活经验与以前旧知相联系,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3、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想一想:每一名同学分到多少?用一个怎样的数来表示?低年级学生的

4、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动手操作有利于他们去思考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操作很感兴趣,在操作、交流中它们认识到以前的知识已经不能解决现在碰到的问题,从而新知也调足了他们的胃口。学生的兴趣、探究新知的欲望、运用经验旧知去解决问题的技能是需要教师调动训练的,千篇一律的说教不利于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探究,但生动真实的情境是学生们喜欢的,它能够在润物无生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情境创设要依据教材内容的呈现  《新课程标准》中对教材的编写是有所规定的,教材的编写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

5、成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教学设计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编写特点,好的情境创设也要做到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相一致。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为例,首先创设情境,认识同一平面。  1、摸一摸黑板的面,是(平的)我们称它为(平面),还有什么面可以看作是平面?2、(出示一个长方体)如:每个平面上各写了一个什么字?这几个字分别写在了(不同平面上),如果这样展开?(在同一平面)板书:同一平面。  接着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探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1、"无始无终"其实是一条谜语,猜我们最近学过的一种图形。2、提出问题:会画直线吗?无限长怎么画?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观

6、察所画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再画两条,要求位置关系和刚才的不一样。如果还有别的想法,可以在旁边继续画。3、学生自主探究操作。  最后全班交流建立平行这一模型(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的关系就是平行,其中的一条就叫做另一条的平行线)。这一案例情境的创设展现的就是知识形成的过程,(1)抓住了同一平面,(2)、抓住了直线(3)抓住了不相交。正因为有了知识形成过程的依托,我们创设的情境才会顺畅,才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才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克服了学生对新知学习的囫囵吞枣,磨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  三、情境创设要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  对于

7、小学生而言,认知水平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思维发展水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他们更依赖于形象思维;个性方面好动、好模仿、具体的操作、自我的思考有利于它们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因此,我们创设的情境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曾经看过五年级上《分数基本性质》中探究、三者关系的两个不同案例片段:  案例1:……1、(教师分别出示事先折好的三张同样大的纸)问:分别用分数表示该怎样表示?学生观察回答(答案是、)。  2、观察这三张纸,你发现阴影部分有怎样的关系?(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实际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