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

ID:22116950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_第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  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有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新课程理念、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措施。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一)创设的情境要有生活气息  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要从实际出发,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

2、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初步认识圆柱体的表面积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前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老师请你们每人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个漂亮的圆柱体的笔筒。上课前,学生兴高采烈地展示出了各自的作品,学生积极地汇报着制作圆柱体笔筒的的体会,有的学生谈到了:笔筒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下面是个圆形,侧面是个长方形围成的。这时我适时提问:要求这个笔筒用了多少材料,实际就是求哪些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在整个材料准备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感知了无盖的圆柱体的表面

3、积的一些特征,教师只要稍微加以点拨,学生便可抽象出圆柱体表面积的本质特征了,同时,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才能以最佳的心态进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体验营造富有趣味性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把一个大萝卜和一把刀带到了课堂,学生有点莫名其妙。开始我先削萝卜,第一刀削出一个面,然后垂直这个面又削出第二刀,削出一个边,然后垂直这两个面又削出第三刀,削出一个尖尖的顶,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

4、集中,我因势利导地启发说:一刀出面,二刀出棱,三刀出顶,若是用刀垂直各个面继续削下去又会怎样呢?学生被吸引住了,观看我削萝卜,当我削到第六刀,一个具有六个面、十二个棱、八个顶的长方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观察得清清楚楚,这时师生共同归纳出长方体的特征。通过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认真观察动脑,学会了知识。这种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好奇中思维、探索,培养了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的创设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其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并使之具有趣味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二、创设有

5、效的课堂讨论  (一)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  讨论的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易要适当,太难了,学生只能望洋兴叹,讨论不起来;太容易了,一下子就得出共识,这种问题也没有讨论的必要。  例如,刚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出示例题:有一个底面积是40平方分米的长方体金鱼缸,水面高2分米,放入一些石子、海藻等物体后水面上升为5分米,求这些石子、海藻等的体积?学生立即议论起来,并不时把目光投向我,希望我指点迷津。这时我故意摇摇头说:你们自己想办法吧!并适时抛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学生立即围绕这个问题广泛讨论最后大部分小组学生讨论出:因为海藻、石子等占有一

6、定的空间,所以水面才上升。立即又有小组补充说:实际就是求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用鱼缸的底面积40平方分米乘3分米就可以了。  学生围绕这样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很快明白了道理。还节省了许多教学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准确把握讨论的时机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学到达教材的重难点时,我们要抓住教材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讨论,准确把握讨论的时机。  例如,教学找规律中的间隔排列的问题时,我让学生讨论:有一条长600米的马路,在马路的一边每隔6米栽一棵树,如果两端都栽树,需要栽几棵?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需要栽几棵?如果一端栽,另一端不栽呢?此时学生的争论声异常激烈,注意力高度集中,因

7、为这时学生存在矛盾的心理活动,既怕自己答错,又想知道自己是否错,既希望自己是正确的,又期待得到他人的肯定。这时,他们的讨论发言最热烈,情绪最高涨。意见不一致时,谁都想说明自己的理由,据理力争。这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验证自己的想法。  这种把握时机的讨论,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作内容要有价值,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