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激趣乐学探究

小学语文激趣乐学探究

ID:22117369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小学语文激趣乐学探究_第1页
小学语文激趣乐学探究_第2页
小学语文激趣乐学探究_第3页
小学语文激趣乐学探究_第4页
小学语文激趣乐学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激趣乐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激趣乐学探究:文章以“激趣乐学”为目标,从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重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重视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利用课外活动动机的迁移、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竞赛等五个方面,展开富有实践意义的探究。  关键词:激趣乐学;归因;好奇心;“失衡”;动机;竞赛  :G623.2:A:1002-7661(2011)11-118-02      当下学生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厌学。何以见得?请欣赏以下曾在学生中流传的用影视剧的片名编成的“歇后语”:上学──《再向虎山行》,星期一─

2、─《走向深渊》,星期二──《路漫漫》,星期三──《夜茫茫》,星期四──《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星期五──《归心似箭》,星期六──《假日真精彩》,星期日──《今天是个好日子》。做作业──《真是烦死人》,春游秋游──《等你等到我心痛》……  学生的话是他们对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满情绪的宣泄,它向我们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  教学中学习目的性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热情与自觉性。  1、

3、利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间接认识学习目的如运用《三味书屋》、《一定要争气》中鲁迅、童第周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学习意志与求知欲的教育;利用《李时珍》、《爱迪生》中李时珍、爱迪生的形象,进行生活目标的树立与真理追求方面的教育;引用《为人民服务》等课的中心进行远大理想和人生观的启蒙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学习知识对自己、对社会的意义,从而产生学习要求。  2、引导学生认识学习活动的直接意义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掌握词义对造句的作用,明确背诵课文、写好片段、日记、广泛的课外阅读等对习作的作用。这样在应用

4、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的用处,能较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内趋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归因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与解释的过程。它对一个人的学习进取心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一般说来,学生如果认为是由于自己的努力、学习能力强、学习任务较容易才取得较好成绩,或者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才导致学习的失败,那么他无论成败,对待学习总能持积极进取的态度,成则受到更大激励,败则促使更加努力。反之,则可能导致学生的自卑与退缩心理,降低对学习的成就动机水平。  1、进行正面的归因引导  教学应力求

5、避免给学生以“你无能”的暗示,而应从正面鼓励入手,对学生作归因引导。正如新课改倡导“拇指教育”,抓住学生回答后的时机,寓夸奖于评价之中,对学生学习有进步竖起大拇指鼓励:“你答得不错,进步真快呀!”“不是背得挺流畅么!只要有信心,多朗读几遍,谁都能背出来!”“有进步!再努力一把,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这些语言指导与暗示,就有利于启发学生消除对自己智力和能力发生怀疑的消极倾向,认识学习成功的关键在自己的态度与行动,从而激起努力进取的信心。  2、提供现实的归因动力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想取得好的成绩

6、,都想赢得老师和父母的称赞。因为,只有好的成绩才是提高学生归因水平的最现实的动力,所以,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帮助学习困难者查漏补缺以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消除被老师“遗忘的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回答愿望;因材施教,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使他们都有可能“跳一跳”而摘到“桃子”,从而激发起求知欲望。要善于与学生“心理换位”,正像新课改提倡教师要当“学生型的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上来给学评定成绩。诸如把低分者列出“示众”,随意提高及格分数

7、线,作文不评高分等做法都应力求去除。  三、重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的好奇有与生俱来的一面,一经诱导,便会转化为成就动机。所以教学活动中的新异因素总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进而接近并去了解“这是什么”和尝试解决“为什么”。诱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主要有:  1、形成教学互动“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直接交往,相互影响和相互促动,从而改变教师单方面的活动为师生反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鼓励个性发展新课改理念提出,要充分

8、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富有独特、个体性地来把握这个世界的真谛和意义,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策略。  3、引导情感迁移积极性情感是人的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教学中可有目的地将课文中某种思想感情迁移到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中。  四、促使学生产生“心理失衡”  学习活动中的心理失衡,是指学对自己知识与技能的不满足或不满意的体验。由于内心体验失去平衡,学生会产生探索和理解知识的需要,并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