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讨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讨

ID:22117554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讨_第1页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讨_第2页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讨_第3页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讨_第4页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即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一定要建立在对作品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小学生的朗读要有感情,必须要有过渡,要有铺垫,教师要设法架设朗读与有感情朗读之间的桥梁。文章从问题、情感、情境、想象、激励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提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情感;桥梁  【】G4【】A  【】1007-4309(2012)07-0010-1.5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培养语感和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还是感性的学科,具有人文性。它肩负着陶冶情操、净化

2、心灵的育人功能。语文学习需要形象的感知,需要想象的驰骋,需要感情的投入,需要激情的奔涌,需要真情的付出,需要发自内心的感动。而调动学生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读。因为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有感情地朗读能触摸文字深处的感性世界,唤醒冰冷的文字,让它散发出生命的热度。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受到思想情操的陶冶。朗读是口头语言的艺术,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的一种再创造,需要从作品内容出发,正确处理语言停顿,重读和语调。朗读需要情感的参与,有感情地朗读一定要建立在对作品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缺少理解感悟,要让学生读出感情,只能是

3、事与愿违。为避免学生邯郸学步,无病呻吟,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恰当进行技巧和方法的有效指导。在恰当进行技巧和方法的有效指导上,不少教师做得较差。课堂上,我经常听到教师对学生有这样的要求,让我们读出对?菖?菖?菖的赞美之情,让我们读出对?菖?菖?菖的愤恨之情等等。如果学生缺乏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直接要求其有感情地朗读,那就达不到目的。朗读与有感情地朗读之间,需要过渡,需要铺垫,需要架一座联接二者之间的桥梁。  一、架一座问题的桥梁  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感悟。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就要指导学生理解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句所表达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的情感才

4、合乎作品真意,才会是真挚自然的。因此,教师就要抓住文本关键处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的第二自然段。这样写道:“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四周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教学这一段,为了让学生读出对盘古忘我精神的敬佩之情,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1)“抡”和“拿”,“猛劈”和“砍”有什么不同?(用力不同)。(2)盘古“抡”和“猛劈”时,会有怎样的表情?(紧闭双唇,瞪着眼,大汗淋漓)。(3)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盘古的忘我精神)从问题入手的指导,针对性强,既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5、,又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  再如,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教师抓住“张望”这个重点词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1)“张望”是什么意思?(向四周或远处看)。(2)安静是盲童,什么也看不见,可为什么还要张望呢?(安静多么想看见蝴蝶飞舞的情景)从安静这个下意识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尽管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但追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安静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有了深层次的思考

6、,进而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我想,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会用自己的声调和语气勾勒一幅盲童热切张望的图景,把“张望”读得缓慢,做出张望的动作,且目光充满深情。  二、架一座情感的桥梁  语言文字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对小学生来说,正确、流利地朗读是基本要求,但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就并非易事。因此,以趣激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教学古诗《鹅》时,教师可出示大白鹅的动画片。学生边看图片边听老师描述:“在碧绿的湖水中,有一只漂亮的大白鹅。你看,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即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

7、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一定要建立在对作品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小学生的朗读要有感情,必须要有过渡,要有铺垫,教师要设法架设朗读与有感情朗读之间的桥梁。文章从问题、情感、情境、想象、激励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提升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情感;桥梁  【】G4【】A  【】1007-4309(2012)07-0010-1.5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培养语感和鉴赏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还是感性的学科,具有人文性。它肩负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