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ID:22117619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_第1页
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_第2页
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_第3页
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_第4页
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真正去学会创新,提升其数学思维,从而使学生最终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论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做了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主体性;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来完成的,为了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

2、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并且将这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让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将学习主动权交予学生的重要体现。初中数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员,教师只有积极地创设一个和谐的数学教学课堂环境,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很好的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策略  1.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取得进步的最大内驱力,只有学生具备

3、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展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对数学知识开展探究的前提是能够发现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从初中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出发,大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能被2整除数的特征”之后,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为何在判别一个数是否能被2整除时,需当且仅当末一位数字能够被2整除?”很明显,经过数学教师的指引之后,学生便会进行大胆质疑,这样课堂气氛就会进一步活跃起来,学生学习兴趣很显然就被激发起来了。  2.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性,是决定教学目标能够实现

4、的关键。学生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够促进其数学思维,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有效转化,通过相关知识的迁移来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目的,产生正面效应。主动参与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一起完成相关教学任务,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对课堂教学的节奏、容量、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很好的协调控制,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时间,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以便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是学生萌发的某些新想法,教师要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当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时,教师要通过相关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

5、题,及时改正,要将解决问题的机会交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应该大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相关的讨论,让其发表不同见解,使学生能够在心理层面获得特定的安全感。[3]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三角形,然后再研究其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具体方法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准备好三根火柴并将其拼成三角形,然后使用直尺量出三角形各条边的长度,最后再回答三角形的定义。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任意三条线段是否只要经过首尾相接就能构成三角形?再让学生将手中的火柴去掉一部分,看其能否再构成三角形。在经过实际的

6、实验讨论之后,学生会发现:当比较短的两根火柴其和小于第三条火柴时,其不能构成三角形;当较短的两根火柴其和等于第三条火柴时,其也不能构成三角形。最后,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下面的结论:当其中的任意的两根火柴之和在大于第三根火柴时,其才能构成三角形。  3.注重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传授推理的方法、学习的策略以及思维方式,能够让学生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的过程。教与学本身就是一对有机统一的矛盾,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过程

7、,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对过程加以支配和控制,获得更多的自由。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通过设计恰当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从中领会出特定的学习方法,如在学习完一章的课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掌握相关的解题方法,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适当调节学习方式,进而提高数学解题思维能力。  4.重视开放式数学教学  开放式数学教学即是:强调个性与共性之间的有机结合,创设开放式的数学教学情境,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布置多个层次的数学作业,采用多元化的数学评价形式,来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8、,强调开放性、发展性的有机结合。[4]在初中数学的“简易方程运用”的课程教学中,就可以使用下面的开放式数学教学情境:小明用100元钱去文具用品店买学习用品,他发现学习用品店的笔记本是6元一本,签字笔是4元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