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与教育

性别角色与教育

ID:22125697

大小:63.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7

性别角色与教育_第1页
性别角色与教育_第2页
性别角色与教育_第3页
性别角色与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性别角色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性别角色与教育孙润坤冀中职业学院073000摘要通过对性别角色的内涵、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在对男女性别角色的新认识基础上提出因性施教的原则。关键词性别角色差异因性施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千差万别的,这是因材施教的客观依据。在这种差异中,男女之间的差异更引入注目,以下谈谈性别角色的内涵,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在对男女性别角色的新认识基础上提出因性施教的原则。一、性别角色的含义性别角色是指属于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社会和群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及其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二、性别角色的特点(一)文化制约性性别角色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

2、其内容受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文化特点。同一性别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获得迥然不同甚至相反的性别角色。(二)相对稳定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性别角色,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社会结构的稳定性的基础之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一,也是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的反映。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U益增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人的体力在社会生活中已经不再占有重要地位了,但是,建立在体力决定性别差异这一基础上的角色分配却依然存在。一些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是人们通过世代相传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已经从心理上习惯

3、了这种角色分配,任何改变都可能造成社会心理适应不良;二是性别角色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仍可以在人类纷繁复杂的生存现象中建立和维持一种性别间长久的秩序。因此,尽管男女的生物学因素与性别角色的直接联系早己消失,但建立在生物学意义基础上的性别角色分配依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下去。(三)性别角色的多样性性别角色中包含着各式各样的亚角色。例如,在我国典型的男性角色中,至少包括着诸如儿子、丈夫、父亲、职业男子等等角色。三、性别角色产生的原因(一)性别角色获得的生理基础影响性别角色心理差异的生理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遗传基因、性激素和大脑。1、遗传基因男女之间遗传基因的差异主要存在

4、于第二十三对染色体中,在这对染色体中,由两条标号均为X的基因组成女性,而男性则是由一条X基因和一条Y基因组成的。2、性激素雄激素和雌激素实际上同吋存在于男女体内,只是含量不同而己。性激素水平不同,在个体发展的两个阶段上会对行为产生影响,第一个阶段是出生前阶段,第二阶段是成年期(青春期及苏以后)。3、脑下丘脑的性别差异是胎儿发育过程中脑组织分化的结果,它的情形决定着激素的垂体分泌形成一一周期的还是非周期性的。女性的下丘脑控制着垂体周期性地释放激素,产生月经周期,而男子的下丘脑则控制着相对稳定的垂体激素分泌。大脑的单侧化研宄是心理学研宄中一个活跃,令人兴奋的领域。单

5、侧性指在某种程度上由一侧半球而不是双侧半球所控制的的特殊功能。壁如语言过程,一般说来,大脑左半球司语言思维,右半球司空间识别,男女在语言思维和空间识别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男女大脑单侧化的研究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从大脑两半球的运用来看,某些性别差异确实存在着,但苏原因0前仍不清楚。(二)性别角色分化的社会因素1、文化背景在农业文化的社会中,男人的气力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男性的地位远远高于女性的地位。女性角色的主要价值是生儿育女。在工业文化中,由于生产方式的机械化、自动化、体力不如男人的女性也可以进入生产的行列。因此,工业文化社会比农业文化社会具备男女平

6、等的社会文化基础。2、学校与家庭学校教科书一般都存在着宣传性别刻板印象的倾向。1982年美国心理学家丹玛克分析了五个国家(法国、西班乐、瑞典、苏联、罗马尼亚)的初级课本,把相当于美国小学一年级水平的其他国家课本中所有故事都译成英语,然后找出其中的男女主角与配角。他发现:虽然各国国情不同,但有两个共同点:即所冇国家都是根据各自传统,使男女不同角发挥不同的作用,书中男性角色多于女性角色(除瑞典教材之外)。据对我国现行幼儿园教材及小学教材的调査,这些教材虽然比外国的男性占的比例要小,但也是男性占绝对优势。教科书所表现的两性差异可能会给儿童造成一种错觉,即女不如男。华东

7、师大心理系育年级学生戴健林调查了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措施。调査结果表明,父母给孩子买玩具是男女有别的,57%的父母给女孩买娃娃之类的玩具,只有11%的父母给男孩买这类的玩具;50%的父母给男孩买刀枪之类的玩具,而给女孩买刀枪的只占18%。可以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内容,父母给孩子买玩具的区分,无疑使孩子们在活动内容上产生分化,从而使其在性别行为中也随之产生分化。另外一项调查结果还表明,父母中的绝大多数都给女孩穿红、白、黄三种颜色的衣服,尤其是红色衣服,而给男孩大都穿蓝色或黄色的衣服。父母对服装色彩的选择,同样会强化孩子的自我性别观念,从而对他们的自我性别认知起某

8、种促进作用,使他们更奋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