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ID:22126137

大小:5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1页
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2页
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3页
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4页
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社会和人的发展对现代基础教育提出的新的课题,学校培养出来的应是既能从容面对新科技的挑战,也能经得起人生风雨磨砺的新世纪人才。对于每一个教育工来说,在中小学开展心育,是对全体学生人格健全的重视和对生命质量的爱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因竞争的偶然失败而一蹶不振,导致整体学习的失败,从而成为了所谓的学困生。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点思考与实践。  一、对学困生形成的三种主要原因的探讨  美国教育心理

2、学家布鲁姆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教学失误所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困生是由非智力因素所形成的,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目的不明确,缺乏动机和兴趣而无心向学  这部分学生因长期受家庭因素或社会不良因素等影响,造成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学习上无目标,因而对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缺乏求知欲,无心向学,成为了“不学”型学困生。  2.方法不正确,导致学习困难而失去学习信心  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未能得到及时解决,造成学习基础缺陷,而学习基础的缺陷又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形成学习上

3、更大的困难。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自卑感,从而成为了“怕学”型学困生。  3.压力过大,感到读书辛苦而厌恶学习  这部分学生本来思想素质和学习基础都较好,因长期以来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繁重的作业任务,而感到读书辛苦,且枯燥无味,产生了厌学情绪,从而渐渐沦为“厌学”型学困生。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提出:“IQ至多只能解释成功因素的20%,其余80%则归于其他因素。”影响学困生的相关因素,主要是学习心理上的问题。其中有认知因素,更多的是非认知因素的问题。如耐挫力、成就

4、动机、求知欲、学习责任感、自信心、学习毅力等。而教育的功能在于培养这些学困生具备这些优良的学习心理因素。  二、对学困生学习心理优势的分析  学困生与优秀学生相比,存在明显的三种心理优势:  1.学习内驱力更大  对学生来说,进步越大,成就感越强,由此内化的学习驱动力就越大。学困生由于更能取得明显的进步,自然就会产生比优秀生更大的内驱力。  2.向师性更明显  学困生一旦有了进步,得到老师及时中肯而包含深情的评价,哪怕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他们都会感到无限的温暖,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到老师

5、是在关心自己,于是产生对老师特殊的好感。师生情感的交互感染,产生了和谐的共鸣,学困生也就因“向师”而“向科”。  3.耐挫力更强  学困生由于经常感受失败,已经习惯了失败所带来的打击,因而能淡化一些挫折体验,产生一定的耐挫力。  正因为学困生具有这么多的心理优势,所以,学困生不仅大有希望,甚至有更大的教育潜能,有可能成为更优秀的学生。  三、转化学困生最有效的良药——体验成功  情感教育不但是“培养情感的教育”,同时也应该是“用情感进行教育”。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6、。他的研究表明:同样一个人,在通过体验成功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成功前的3-4倍。所以,矫治、转化学困生的首要良药是使学困生品尝成功的滋味,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抛弃自卑,增强自信心,把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学习上的要求变成内在的学习需要,促使他们自我转化。  1.让学困生在班集体中有事可做  在小学生看来,能为班集体做事是很光荣的。根据学困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把班级中的一些工作有意地安排给他们去做,并注意及时地指导、帮扶,使学困生能在班集体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激发起成就动机,满足他们的归属需要,在学习与交

7、往中相互关心、相互信任,从而增强自信与力量。  学困生王刚,升入三年级时是全年级有名的学困生,特别是数学,没有及格过,同学们瞧不起他,都不愿跟他同桌。但王刚长得人高马大,而且劳动特别积极。我请他担任劳动委员后,班里高、危、难、脏的活,别人干不了,他却每次都干得非常漂亮,而且总能想到比较实用的方法,令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他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社会和人的发展对现代基础教育提出的新的课题,学校培养出来的应是既能从容面对新科技的挑战,也能经得起人生风雨磨砺的新世纪人才。对于每一个教育工来说,在中小学开展心育,是

8、对全体学生人格健全的重视和对生命质量的爱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因竞争的偶然失败而一蹶不振,导致整体学习的失败,从而成为了所谓的学困生。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点思考与实践。  一、对学困生形成的三种主要原因的探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教学失误所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