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人格发展

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人格发展

ID:22133572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人格发展_第1页
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人格发展_第2页
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人格发展_第3页
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人格发展_第4页
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人格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人格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人格发展青少年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同一性呈现四种发展状态,不同状态下的人格特征不同。自我同一性对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一性的混乱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甚至诱发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产生。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青少年人格人格发展  简介:蒋杭玲,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G621:A:1009-0592(2012)05-237-02    在关于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理论中,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有着重要意义。他认为,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关键

2、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性,克服同一性混乱。顺利渡过自我同一性危机的青少年可以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否则,就会陷入自我同一性混乱,产生心理与社会的适应性障碍,出现药物滥用、越轨、自杀等行为。  一、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E.H.Erikson)的人格发展理论以人的生命周期为序,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个体在人格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解决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就青少年来说,其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自我同一性(ego-identity)概念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一

3、种发展的结构,有时指一个人对其个体身分的自觉意识,有时指他对个人性格连续统一体的无意识追求,有时指自我综合的无言操作,有时则是对某个群体的理想和特征的内心趋同。马西亚(Mracia)将自我同一性解释为一种自我结构(self-structure)——一种个人的驱力、信念、生活经历等内在自我构建而成的动态组织,“这一结构发展越好,个体对自己的独特性和与别人的相似性以及在世界生存的优势和缺点就认识的更多。反之,个体对自己和别人的认识就越混乱,他们就越依赖于外部资源来评价自己。”可以说,自我同一性是对“我是谁”问题的回答,是个体在寻求自我

4、的发展中,对自我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意味着个体对自身有了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根据社会的限定和要求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  二、自我同一性的四种类型及其相应的人格特征  自我同一性作为人格结构的属性可以在系统的心理社会理论的背景下被观察、被研究。马西亚(Marcia)以“探索”和“承诺”作为两个维度,根据个体经历探索和投入的程度,将同一性划分为四种状态。而根据郭金山和车文博2004年对自我同

5、一性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研究,两者之间密切相关:  (一)完成型自我同一性(identityachieved)及其相应人格特征  完成型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探索之后,终于形成了对某种职业、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的承诺,并积极地投入到所选择的事业中去。这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最佳状态。研究显示,完成型自我同一性状态与自我发展、个人自主和自尊水平呈正相关系,表现出目标明确、乐观进取、主动亲和、果敢直率等人格特征。但是,由于其自主性强,不易顺从,因此表现出在人际关系上的负相关。  (二)延缓型自我同一性(identitymorato

6、rium)及其相应人格特征  延缓型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对有关自身发展的重大问题,正处在积极的探索阶段,但尚未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最终形成承诺。这种状态下的个体通常具有较高的焦虑水平,通过拒绝、发泄和认同来控制焦虑,对经验具有较高水平的开放性和较高的自尊水平。可能表现出的人格特征有:较为敏感,悲观,情绪波动大,能积极探索,有追求,但容易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因而产生挫败感。  (三)早闭型自我同一性(identityforeclose)及其相应人格特征  早闭型自我同一性指个体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选择和探索,就直接形成承诺。这些承诺往往体

7、现的是家长、重要他人或者一些权威人物的意愿。早闭型自我同一性状态表现为自主性差,常使用防御性的自恋来维持自尊,对经验的开放性低,思维刻板,对权威领袖有较强的遵从倾向,表现出保守顺从、缺乏主见、较为严肃、认真沉稳等人格特征。  (四)弥散型自我同一性(identitydiffusion)及其相应人格特征  弥散型自我同一性也被称为自我同一性混乱,是指个体既没有进行主动的探索,也没有对一定的价值形成承诺。个体对未来感到彷徨迷惑,不知所措,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最低级状态。弥散型自我同一性状态与自尊、个人自主和自我发展呈负相关关系。可能表现

8、出的人格特征主要有:孤僻被动、消极悲观、情绪不稳定、不思进取、任性随意。该状态下的青少年容易受外界影响,被动接受和顺从社会压力。  三、自我同一性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作用  同一性形成始于婴儿依恋的出现、自我感的发展、独立倾向的出现,止于老年阶段对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