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问题”的体制转型

中国“三农问题”的体制转型

ID:22147531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三农问题”的体制转型_第1页
中国“三农问题”的体制转型_第2页
中国“三农问题”的体制转型_第3页
中国“三农问题”的体制转型_第4页
中国“三农问题”的体制转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三农问题”的体制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三农问题”的体制转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一系列的制度创制,这些要求表明,一直以来全社会关注的“三农问题”进入了一个体制转型的新阶段。文章阐述了这个阶段所必然要产生的一些主要制度创制内容,即:在责任制基础上的新型土地生产关系创制;针对粮食经济转型构建发展现代农业的制度基础;建立与生存、生产和生活统一性关系相适应的农村民生统筹制度体系;从城乡统筹的角度促进乡村治理的制度创新。根据转型的目标设计,农民作为这个转型的主体其“自身就是问题”的性质将随着转型的实施和实现失去意义,而农村和农业即使存在问题,也只是主体需要并可

2、以解决的对象性工作,所以“三农问题”将在中国整体的现代化发展中失去意义。所谓“三农问题”的体制转型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要求和任务,必然会体现为一系列的制度创制;其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体制在这些创制中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三农问题”自身将失去意义。指出这个体制转型的主要内容,将有助于更加正确地运用科学发展观,使学术研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具有更为贴近和合理的真实关联。由此,本文先集中阐明提出这个转型的根据和真实含义,然后分别说明转型的若干主要内容,包括新型土地生产关系创制、现代农业的制度基

3、础、民生统筹以及乡村治理等。显然,这些阐释和分析包括许多内容,我不过是针对这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包括指出它们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以期引起关注和讨论。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的失去意义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整体的农村发展已经到了一个体制转型的阶段,其基本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里的“整体”就是所谓的“三农”,“发展”则是指这三个方面问题朝着预期愿望的变化情况,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应该是针对今后这方面发展的性质和形态而言的。因此,如何理解“三农问题”的真实含义和变化情况,是科学发展社会主义新

4、农村的前提。多年来我一直认为,“三农问题”的提法是不对的,或者说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命题。主要理由有二。其一,人们几乎都是在简约指称的意义上使用“问题”这个词,实际意思不过是指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工作,表示这个工作很难以及这方面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大负担。事实上,“三农问题”的真实含义在于,这三个“农”,尤其是“农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它不是可以被对象性加以“解决”的,只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具体情况而失去意义。其二,把“三农”并列起来作为某种复合概念是不对的,因为农业和农村都是农民的对象,如果有什么对象

5、性问题需要解决,实施解决的最终主体恰恰是农民本身,而不是农民问题被什么办法解决了[1]。由于理解的不同或歧义,就容易模糊制度在其规范性和针对性之间的联结,或者说减弱制度的实效,由此带来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过,如果只把“三农”作为一个方便的指称,那就的确没有必要对其成立与否的合理性做细致的理论辨析,而且在实际做法中,即使不是分别对待这三个“农”,至少也是有其政策规范和工作针对的侧重区别的。比如,相对说来,中共中央2004年1号文件关注的是“农民”,旨在提高农民的收入;2005年1号文件关注的

6、是“农业”,旨在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1号文件的主题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对体制转型的说明既是针对指称意义上的“三农问题”整体内容,也包括农村、农业、农民各自的变化,而“三农问题”的失去意义则是这种转型和变化的逻辑结果。孙津:中国“三农问题”的体制转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4期首先,就农村来说,体制转型的性质和内容就在于新农村的“新”。不难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要求中的“农村”不可能指仅仅与农业和农民相区别的自然空间概念,而是某种社会发展的文明形态。所以,文件把这个要求归纳为“生产发

7、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但是,从时间上讲,早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就讲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从要求上讲,那二十个字的内容更是现代社会普遍愿望达到的文明形态。因此,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致流于一句空洞的口号,就必须理解并以行动赋予它区别于前次做法以及不同于普遍愿望的特定含义。简括地说,这个含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体制,而从任务目标来讲,则是在农村发展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创制。作为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改革开放前后有着明显的政治理念延续,这就是使农民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问题在于

8、,政社合一的体制以及各种运动方式局限或延阻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使建设者的利益增进变得极为困难。责任制的问题后面要专门讨论,这里仅限于指出,作为农村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责任制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潜能已释放殆尽,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必须要求,就是创制能够进一步、甚至是再一次促进生产力解放的制度体系。同样,上述二十个字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