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共2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共2篇)

ID:22152918

大小:79.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27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共2篇)_第1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共2篇)_第2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共2篇)_第3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共2篇)_第4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共2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共2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共2篇)第1篇: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与功能1研究目的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概念的重要内涵,是中小学生接受教育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中小学生中产生心理障碍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根据近年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发表调查报告表明,全国中小学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愈来愈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考试、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适应等方面的困扰。因此,中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己成

2、为一个引起普遍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尚在探索之中,2000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新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在新教学大纲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充分地体现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之中,这为学校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本课题从学校体育学科发展建设角度出发,运用体育学、保健学、身心医学、教育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研宄成果,采用文献资料研宄、社会调查、专家访谈和比较分析等研宄方法,来探讨学校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

3、的积极效应和促进作用,试图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依据。2心理健康的内涵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mentalhealth)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其内容极为丰富。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人格完整与协调,能顺应社会,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与社会保持同步,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未有权威的定论。在前

4、人研宄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宄成果,以及根据中小学生具有的特征、特定的社会角色的要求与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我们认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正常的智力发展水平;(2)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3)恰当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评价能力;(4)能保持对学习较浓的兴趣与求知欲望;(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情良好;(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7)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3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与功能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学

5、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九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心理疾患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与行为矫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2)开发智力,促进能力发展;(3)提高德性修养,培养良好品德;(4)培养学生主体性,形成完善的人格;(5)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6)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4我国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因分析我国当代中小学生具有众多的优良个性品质,如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知识面广、获

6、取信息能力强等;同时也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个别人的心理问题还比较严重,心理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据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1995)对1684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心理障碍检出率为154%,其中,小学生为23.2%.辽宁教育学院1995年对北京、上海的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有35%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而独生子女的心理变态率达50%以上。张家治等人(995)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占25%,心理卫生指标阳性项超过70%的学生占10.3%.本课题的调查研

7、宄表明:在中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映和适应性障碍,心理疾患发生率在25%以上,在敌对、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等5个因子均分显着地高于国内正常青年人水平和国外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中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主要表现在:独立意识欠缺,依附性心理强;群体意识较差,环境适应能力较弱;意志品质薄弱,调控自我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自我责任感、群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处理问题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易产生孤独、寂寞和焦虑、紧张的情绪;大多数中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太多的自私心理,缺乏

8、互助与合作精神.造成以上不良心理现象,或产生心理疾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家长的过分呵护、溺爱,家庭环境不和谐,或教育方法不当(溺爱型管教、专制型管教、亲子关系淡薄)是造成这些不良心理现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中小学长期实施应试教育,社会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以及学生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过分追求对学校造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