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音乐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原则初探

中学生音乐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原则初探

ID:22153318

大小:6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7

中学生音乐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原则初探_第1页
中学生音乐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原则初探_第2页
中学生音乐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原则初探_第3页
中学生音乐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原则初探_第4页
中学生音乐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原则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音乐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原则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生音乐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原则初探:教学原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而学生是音乐教育中的主体,是教育、教学要研究的对象。只有通过对学生音乐心理特征的研究,才能更好的贯彻执行音乐教学原则,才能提高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使音乐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研究中学生的音乐性理发展特征,就成为音乐教育中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教学原则;学生音乐心理特征    1.音乐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方针、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对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

2、,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准则和依据,也可以说是“约定俗成的通则”。它是人类在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它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原则作为指导。教学原则的制定要以音乐自身的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的规律:音乐学、教学论所提出的普遍应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过程,音乐心理发展特征等为依据,脱离开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音乐教学原则就会失去它的指导意义。音乐教育家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提出了许多符合音乐学科特殊性的教学

3、原则,如情感体验原则、参与活动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创造发展原则等。  学生是音乐教育中的主体,是教育、教学要研究的对象.教师在教学生时,其实真正教的,并且必须与之接触的是学生的心理。也就是说,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成为实旆音乐教学原则最根本的依据。教师只有通过对学生音乐心理特征的研究,才能更好的贯彻执行音乐教学原则,才能提高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使音乐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研究中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特征,就成为中学音乐教育中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对中学生音乐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原则的关系作一个初步的分析。    2.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过程及音乐心理特征

4、    研究中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应首先了解他们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状况。    2.1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过程  2.1.1生理发育状况  一般认为,中学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两部分(他们分别处在少年期和青年初期),这时候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生理发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1)生长发育形态的显著变化:青春期是骨骼肌肉的发育的最快时期,身高与体重都迅速上升。(2)生理机能的健全:中学生生理机能的各方面随着体形剧变的同时也迅速增强,逐步健全,大脑发育也基本健全。(3)性发育趋向成熟: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第二性征,性发育开始变

5、得迅速。(4)开始进入“变声期”,嗓音条件发生很大变化。  2.1.2心理发育状况  随着中学生生理的巨大变化,其心理发展也必然经历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  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其心理特征不同于儿童,也有别于成人,介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步健全和大脑发育的基本成熟,中学生以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而中学课程教材的内容与小学相比,已经接近较理性的科学体系,这就促进中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有意识地进行逻辑的分析综合活动

6、,要求他们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正确与错误,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甚至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科学知识,这必然使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及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2)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同时又缺乏稳定性。随着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中学生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激情.情感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越来越复杂。同时,中学生的兴趣和态度的改变具有跃进式,暴风雨般的性质。他们爱憎与明,遇到高兴的事会欢呼雀跃,见到不合理的现象则义愤填膺。同时他们的情绪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例如:在取得成绩时,他们振奋,高兴得手舞足蹈

7、,而一旦失败,则又容易泄气、消沉。有时会因一些小事而变化无常,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而导致冲动和鲁莽的行为。  (3)产生“成人感”或者“成人意识”。随着生理、心理的系列变化,加上开始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使中学生产生了一种“成人感”。他们希望老师、家长视自己为大人,自尊心日益增强,希望能与大人们“平等”地对待和处理问题。爱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若听到有人对自己批评时,情绪波动比较大。对于老师、家长或周围同学提出的要求,不像儿童那样顺从,而更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争论中不是一味的人云亦云,而是力图用事实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但同

8、时又摆脱不了心理上对成人的依赖。  (4)自我意识膨胀。在“成人感”的产生的同时,中学生的自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