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学生工作行为评价研究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学生工作行为评价研究

ID:22155287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学生工作行为评价研究_第1页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学生工作行为评价研究_第2页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学生工作行为评价研究_第3页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学生工作行为评价研究_第4页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学生工作行为评价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学生工作行为评价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学生工作行为评价研究:推行“工学结合”制度对于发展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与重庆万州商贸中等专业学校合作企业中与工学结合学生有联系的员工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工作行为角度,以预期的工作行为和新员工的工作行为作为研究比较对象。结果发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在个人素质修养方面表现突出,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工作业绩还低于企业的预期;同时,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更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另外,中职学校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对培养学生的工作行为能力也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作行为;实证分析

2、  :G718.3文献标志码:A:1674-9324(2012)03-0222-03    一、引言  “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制度,是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是两个重要的主体,要使工学结合学习制度发挥其特有的培养人才的优势,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前提与关键,双方要利用各自的优势,深入开展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学校的优势在于为学生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企业则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他

3、们的实际生产能力。为了更好验证“工学结合”这种办学模式的实践价值,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式,以与重庆万州商贸中等专业学校合作过的企业中与工学结合学生有联系的员工为调查对象,选取学生的工作行为为研究角度,设计问卷调查“工学结合”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与预期的工作行为和新进员工的工作行为相比,企业对工学结合学生的工作行为表现的评价。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1.研究工具。本文选用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设计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对与预期和新进员工的工作行为相比,企业对工学结合学生的工作行为表现的评价进行测量。①量表的编制。问卷主要包括与期望表现和新近员工

4、工作表现相比的两部分调查问题。对于预期表现这部分问题,一共设计了20道题,均与企业期望员工达到的工作行为要求相关。对于与新近员工工作表现相比的问题,本文参考工学结合学生在企业实习时企业所关注的学生工作行为内容自行设计了工学结合学生工作行为评价量表,通过被访者对各测量项目在以企业新进员工的平均表现情况为参照,测量出企业对工学结合学生的工作行为表现的评价。该量表共有9个项目,分别为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工作态度、责任心、工作业绩。②量表计分方式。对与期望相比的李克特量表,采用赋值方式来分别表示评价等级“低”、“较低”、“

5、相符”、“好”、“较好”。而与新近员工相比的量表其计分方式为“明显高于”、“稍微高于”、“差不多”、“稍微低于”、“明显低于”,分别给予5分、4分、3分、2分、1分。  2.研究对象。本文以与重庆万州商贸中等专业学校合作的企业为研究个案,以企业中与工学结合学生有联系的员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后,通过对无效问卷的剔除,得到有效问卷120份。  3.分析方法。主要以因素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平均数差异分析为分析方法,并用表格对结果加以分析说明。  三、统计分析  1.对比预期工作行为的统计分析。①对量表的因素分析。因素分析可以理清量表潜在的结构

6、,将众多的题项归为少数几个因子,以便于分析。本文以主成份分析法为抽取因素的方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再以方差最大旋转法进行正交旋转,以获得旋转之后的因素负荷量。在进行因素分析之前应先进行KMO检验和球形Bartlett检验,以判断资料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本研究中KMO检验值为0.707,表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球形Bartlett检验的X-2值为998.675(自由度为190),均达显著水平,亦表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经因素分析,删除第15题(合作沟通能力)及第16题(组织管理能力)后,得到四个因子,根据因子所包含内容将各因子分别命名为专业能力、职业道

7、德、专业知识、工作业绩。因素分析的因子名称、因子包含的题目、因子负荷量,整理如表1所示。        ②对各因子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各因子的评价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整理见表2。由结果可知,职业道德的平均得分最高,其余三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均略低于3分,这表示企业员工对工学结合学生实习时的工作行为表现在职业道德一项上的评价高于其预期,而在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及工作业绩上的实际表现接近于其预期。    2.对比新近员工工作行为的统计分析。①对各项目频数的描述性统计。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对问卷中9个项目进行描述性统计,其结果见表3。由统计结果可知,企业员工

8、对工学结合学生的工作行为表现在各项目上的评价都与新进员工的平均表现比较接近,除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