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的嵌套logit模型的中国工业出口质量测度研究.doc

基于改进的嵌套logit模型的中国工业出口质量测度研究.doc

ID:22160133

大小:88.6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7

基于改进的嵌套logit模型的中国工业出口质量测度研究.doc_第1页
基于改进的嵌套logit模型的中国工业出口质量测度研究.doc_第2页
基于改进的嵌套logit模型的中国工业出口质量测度研究.doc_第3页
基于改进的嵌套logit模型的中国工业出口质量测度研究.doc_第4页
基于改进的嵌套logit模型的中国工业出口质量测度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改进的嵌套logit模型的中国工业出口质量测度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改进的嵌套Logit模型的中国工业出口质量测度研宄引言在国际贸易中,影响产品价格和市场竞争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产品质量。经济学家很早就研究了产品质量升级的相关问题。Loury、Dasgupta和Stiglitz试图解释企业创新产品种类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动机,他们将企业RD竞争作为企业技术霸权地位的唯一标准,认为企业研发行为带动的产品质量升级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Segerstrom和Howitt提出多重质量创新理论,将企业专利竞争模式引入到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认为贸易长期增长的动力是内生技术升级。Grossman和Helpman研究发现每

2、种贸易产品都遵循一个随机发展的质量阶梯,而产品质量进步的过程可被视为一个不断扩大产品水平差异的过程。虽然产品质量很早就进入到经济学家的研究范畴,但由于缺乏产品价值与出口数量的微观数据,对产品质量的研究大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随着Melitz对新新贸易理论的完整阐述,越来越多的学者着手利用微观数据对产品质量进行测度,更多实证研究采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质量度量指标。Brooks利用哥伦比亚1981-1991年的企业层面数据,认为哥伦比亚出口到美国产品数量较低的原因是产品质量较低,并提出在研究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模型时要引入产品质量的观点。Ha

3、llak运用1995年60个国家部门间的双边贸易数据,验证了产品质量决定贸易优势的理论。Hummels和Klenow通过对126个出口国家向59个进口国家出口产品的实证研究,指出较大的经济体可以用较高的价格出口高质量的产品,这符合大经济体的比较优势。产品质量问题对我国贸易和经济增长同样十分重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目前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贸易规模成为世界第一。然而,中国原有的贸易模式正被逐步打破,依靠扩大出口数量、压低产品价格等方式增强贸易竞争力的模式不可持续,随着产能过剩、贸易摩擦增多等问题的日益凸显,如何依靠

4、产品质量升级、提升贸易品国际竞争力成为政府、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研究出口产品质量,首先要解决产品质量的测度问题。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研究中,通常采用单位价值来衡量出口产品质量,也有不少研究采用市场份额、出口平均收入和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指标等代理变量对产品质量进行替代。Hallak通过研究全球出口到美国产品品质的跨国差异性,证明了产品的单本位价值随出口企业的收入和人力资本的要素禀赋提高。Hallak和Schott将可观测的出口产品单位价值分解为质量和质量调整价格两部分,通过对单位价值细分,采用更精确的方法考察质量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单位价值来衡量产品质量

5、具有贸易数据容易获得的优点,但影响产品单位价值的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还包括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运输成本、贸易壁垒以及政府财政补贴、出口退税等贸易政策的影响。Johnson证明政府补贴行为会降低规模较大行业的产品价格,但同时会提高规模较小行业的产品价格。一些学者采用市场份额作为产品质量的替代指标,Benard认为当两种产品的单位价值相同时,市场份额的差异可以充分体现两者质量的不同。Khandelwal和Amiti打破了运用单一变量衡量产品质量的假设,利用嵌套Logit模型综合考虑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嵌套市场份额和出口产品水平差异对出口产品

6、市场份额的影响作用,在剔除掉其他可观测特征之后,反推出产品质量水平。Palo,Grossman和Helpman将消费个体收入差异加入产品质量测度的嵌套Logit模型中,以解释消费者偏好对产品市场份额的影响。Khandelwal改进了该嵌套Logit模型,将出口目的地市场规模作为出口平均收入的替代变量,加入原有模型对质量进行测度,以此解释低酬竞争行为对美国制造业就业和产出的异质性影响。Petrin和Warzynski对嵌套市场份额的计算方法提出创新,采用市场份额与市场渗透率之比作为产品嵌套市场份额。Pula和Santabarbara将嵌套Logi

7、t模型中的基准产品市场份额替换为市场渗透率对模型进行改进,并测算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得出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具有质量阶梯攀升的现象,但Pula和Santabarbara同时对中国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差异提出质疑,认为不同行业间的异质性是造成出口产品质量差异的原因。针对Pula和Santabarbara所提出的疑问,本文将行业异质性纳入质量测度框架。MelitZsYeaple指出在国际贸易中,只有生产效率更高的企业才能在以市场份额和利润提升为形式的贸易中获益,而那些低效的企业甚至会在贸易中亏损Crozet,

8、Head和Mayer采用法国酒业的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Melitz的结论。由此本文试图结合企业异质性理论,以行业生产率的差异来反映行业异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