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归元法及其应用

引火归元法及其应用

ID:22222430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引火归元法及其应用_第1页
引火归元法及其应用_第2页
引火归元法及其应用_第3页
引火归元法及其应用_第4页
引火归元法及其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引火归元法及其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引火归元法及其应用-->0升降浮沉理论的运用引火归元之“火”有广义,狭义之分,二者又各有所指。按其功能、部位及属性,又称为“相火”“名门之火”“龙雷之火”“浮阳”“贼火”等。“相火”一词源于《素问·天元纪大论》。是运气学说的一个基本术语,风、寒、湿、燥、君火、相火被称为六气。“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素问·五运行大论》﹚,又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素问·天元纪大论》﹚之说。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各有阐发,刘完素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创“命门相火论”,孙一奎认为“相火”实乃“命门动气”,为生生息息之根,具有广泛的生理意义。朱丹溪在《格

2、致余论·相火论》中说:“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张介宾《类经·阴阳类》提出:“五行互藏”“阴阳一体”,言简意赅的指出“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阴阳互根”,“水火俱焉”,至于人体生理方面,“水中之火乃先天真一之气,藏于坎中”。﹙《景岳全书·命门余义》﹚相火即生于阴精的阳气;在病理方面,则表现为真阴亏损,虚阳上越的假阳证,即所谓龙雷之火。至于归元之“元”,主要指肾、命门。因肾主一身之精,为元阴元阳之根本。并根据《黄帝内经》“从阴引阳”和“从阳引阴”的法则创阴阳相济的治则。把相火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形成了命门相火的理论

3、体系。1引火归元法适应症引火归元是针对“火不归原”的病理而提出的。常用于以下病情:①下焦亏损,虚阳上浮之证。以腰酸而痛,遗精、少经、头晕耳鸣、心烦少寐、午后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要依据。即景岳所谓“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②如伤寒少阴病,阴寒内盛、逼阳外越、﹙即仲景:“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上浮、﹙即景岳:戴阳于上而见于头面咽喉之问者,此其上虽热而下则寒,所谓无根之火也。﹚之证。这些病情,张景岳概括为两端:“或在阴虚,或在阳虚而尽矣”。虚阳上浮与里寒格阳之证,其“火”与“阳”虽同属“浮火”范畴,均为肾之水火失

4、调。但病机有别,治法不同。前者是真阴亏损,宜“壮水之主”;后者是元阳败竭,宜“益火之源”。以上二证是运用引火归元的着重点。2引火归元法常用药物附子:辛甘大热,性雄气悍,其性善走,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药,回阳气,散阴寒,乃命门主药。诸病其阳不足,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浮火归元。配伍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五味子、女贞子等从阴引阳,使阴平阳秘,虚阳不再飞越。肉桂:辛甘大热,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消阴,入肝肾能使下元虚衰所致上浮之虚阳回归故宅,常与熟地黄、五味子、牡蛎同伍。熟地黄、山茱萸:甘温,质地柔润,为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之上品,能安五脏、养心神、宁魂魄

5、、封骨填髓。“肝若急,急食甘以缓之”也。知母、黄柏:味苦性寒,二者相配,滋阴降火,金水相生。盖黄柏能制膀胱、命门阴中之火;知母能清肺经、滋肾水之化源,善治肝肾阴亏,龙雷僭越,相火妄动。用知母、黄柏滋阴清火使“龙浅海底,雷寄泽中”,“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实乃泻而补之。鳖甲、生龙骨、生牡砺类:甘咸质重,为血肉有情之品,能摄纳收敛浮越之阳、涣散之阴,引龙入海,滋阴潜阳,益肾固脱。3引火归元法的应用临床上上热易识,下寒难辨。其实下寒特别注意“脚”即可抓住主症。凡“脚”冷同时有阳虚见证者即可用阳药。使阳旺阴消,真阳归位。常用方如桂附都气丸

6、,药用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引火归元适用于肾阳虚,阳不归宅,虚阳浮越于上或寒邪内盛,逼阳于外或格阳于上者。表现为上盛下虚,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齿龈肿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凉,大便溏薄或下利清谷,舌质红嫩,脉虚大无力。同时用龙骨、牡蛎等重镇药以潜阳,使浮越之阳归下,当然还是以养阴为主“从阴引阳”。至于少阴真阳衰微,阴寒内盛所至格阳与戴阳,则当用四逆汤,干姜、附子在此必用,挽垂绝之阳以回阳救逆;当然亦可少佐养阴药以免格拒。笔者曾治一男,年逾五旬,诉患高血压10a,治无显效。西医诊断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恬逢夏季其人面色红

7、润、头额汗出溱溱,而身反着长衣裤,问之,知其但头汗出齐颈而还,身无汗,下肢清冷,脉寸关弦、两尺弱,舌稍红略胖,且头疼头晕,头重脚轻,胸闷心悸,小便清长,咽干少津。分析诸症:当为命门火衰,虚阳上浮,下真寒而上假热也。治当补肾益阳,引火归元。处方:熟地黄20g,山茱萸15g,牛膝15g,枸杞15g,白芍15g,石决明15g,炙甘草5g,熟附片10g,上肉桂3g。原方10剂。血压正常,诸症若失,痼疾顿消,此乃阴中求阳,引火归元之妙用哉!另外,引火归原的用药,当有很多方法。如用附子末、吴茱萸末醋调敷涌泉、丹田或足心,治疗虚火上炎之口疮、头疼及脏痛

8、寒闭等证。凡此说明火不归元反应在多方面,而引火归元用药方法也是多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