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

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

ID:22229283

大小:57.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_第1页
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_第2页
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_第3页
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_第4页
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发电厂及变电站设备课程报告学院:轨道交通学院专业:交通工程班级:151409学号:3215004272姓名:舒思思成绩: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人类社会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慢慢提高。同时,电力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用户对电能可靠性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要求未来的电网必须能够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清洁、优质的电力供应,能够适应多种能源类型发电方式的需要,能够更加适应高度市场化的电力交易的需要,能够更加适应客户的自主选择需要,进一步提高庞大的电网资产利用效率和效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此,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不同国家和组织不约而同地提出

2、要建设灵活、清洁、安全、经济、友好的智能电网,将智能电网视为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智能电网是以先进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和高级元器件等为基础,通过引入通信、自动控制和其他信息技术,从实现对电力网络的改造,达到电力网络更加经济、可靠、安全、环保这一根本0标。清洁能源发展,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己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智能电网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我国发展的是坚强智能电网,具有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特点。建设智能电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调整我国区域能源不平衡的问题,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提供支持,促进各种电网相关技术全面升级,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3、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同时可以降低电网企业的运营及建设成本,减少发电装机投资和发电环节运营成本。并且,坚强智能电网所使用的特高压输电具右远距离、大容量和低损耗的优势。预计到2020年,建设运行智能电网实现的节能量相当于减少社会能源投入约1392亿元,并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约13.8X108t。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电力行业的工作方式以及人民的生活方式都己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与发展对电能计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需量电价和分时电价的实施,电能质景监控和无功计景的应用,预付费、网上处理电费、接电和断电等电子商务模式在电力生活中的发展,使得传统感应式电能表和管理模式难以满足要求,-个高度智能化、信

4、息化的智能电网的构建已成为电力改革的当务之急。而智能电能计量系统作为智能电网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电能计量未来发展和改革的趋势。总的趋势是向信息化、数字化、数字化。比如通信技术。智能电网的建设,将采用统一标准的原则,构建成为幵放和集成性特征的通信系统,职能电网的建设范围,将涵盖从发电机到用户终端全范围,建成以后,可以满足对整个智能电网设备的实时控制,即时智能系统的网络信息交流改善,每个部分均可以双向通信。对于网络智能传感器、控制装置、保护系统和用户等可以实现“即插即用”的方式,所有的系统参数和状态等,均可以实现可视化,通信网络环境智能化加强。电力工业软件系统不断升级。电力信息化可分为两

5、大类应用:一是电力生产控制,如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分散控制系统(DCS)、配电管理系统(DMS)、能景管理系统(EMS)、相量测量单元/广域测量系统(PMU/WAMS);二是电力企业管理,如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规划ERP)、企业资产管理(EAM)、自动作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电能计量(TMR)、电力营销系统等。电力通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力通信的传输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的电力线载波、80年代的模拟微波、90年代的数字微波,到今天以光纤和数字微波为主,卫星、电力载波、电缆、无线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通信范围己基本覆盖了全国各个网、省公司,

6、电力专用通信网己初具规模。我国已在与智能电网发展相关的清洁能源技术、电网储能技术、输配电技术、用电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及标准与规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但仍面临许多问题。首先,需要政府在重大科技项目立项、电网项目核准、电价、资金政策和标准制定方面给予支持: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智能电网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是巾政府主导,研宄机构、电力企业、信息企业和咨询公司积极推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研究与应用并重,产学研高度结合。我国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实施,担负着发展和优化提升双重重任,因此更需要强调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在秉大科技项H立项、电网项目核准、电价、资金政策和标准制定方面给予支持。并加强引导和支持电

7、工电器制造业技术升级,推动智能电器和装备发展,提高用电效率,实现节能降耗。其次,应尽快启动智能电网框架设计,顶层框架设计是事关智能电网后期是否能顺利发展并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应尽快开展智能电网相关的实体电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应用技术等基础研宄,梳理智能电网的科技支撑技术框架体系,积极组织实施相关研究课题的科技攻关。最后,建立完善标准规范体系:S前智能电网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己开始在某些领域建立标准规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