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献编纂学》课程作业 

《档案文献编纂学》课程作业 

ID:22251257

大小:61.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档案文献编纂学》课程作业 _第1页
《档案文献编纂学》课程作业 _第2页
《档案文献编纂学》课程作业 _第3页
《档案文献编纂学》课程作业 _第4页
《档案文献编纂学》课程作业 _第5页
资源描述:

《《档案文献编纂学》课程作业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档案文献编纂学》课程作业一、档案的含义?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原本记录型的原生信息性文献。二、简述孔子对档案文献编纂的贡献。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取得的成就,应该说,与他从事过档案文献整理和编纂有关。包括他的教材、他的理论都得益于档案文献的整理和编纂。他在政治上的作为,很大程度上是实践他整理和编纂档案文献的体会。作为儒家思想的倡导者,孔子毕生遵循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他曾做过“委吏”

2、,也做国“乘田”,后来由鲁国中都宰升为司空,再为大司寇,后行摄相事。在他七十三年的生涯中,“求仕”成功,就在仕途上发展,仕途上失意或“求仕”不成,就退而修书,整理档案文献,而且在整理档案文献中寄托他的政治理想,寻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途径。如同他在赞同蘧伯玉时所说的那样:“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在他的晚年,他还表示:“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论语》上也有类似这样的表述。也就是说,在他的晚年,孔子仍然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档案文献的整理、编纂和研究之中,真正是“鞠躬尽痒,死而后已”。孔子进行档案文献的整理和编纂工作所取得的成

3、果,我认为,孔子开创了档案文献编纂之先河:(1)整理六经。(2)周游列国,搜集档案。(3)尊重史实,择善而从。(4)讲究体例,善于分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整理了我国古代档案文献,并以此为教材。《档案学概述》中说:“春秋时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孔子曾利用夏商周和春秋时的档案文献,编成六经,即尚书、春秋、易经、礼经、诗经和乐经,作为教育学生的素材,传授给三千弟子,培养出七十二贤人”。2、明确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在《礼记•礼运篇》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说的就是孔子惜未与“三代之英”共世,但很是向往。具体来讲,就是“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4、,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这六个人就是孔子心目中的楷模,“礼”是维护贵族统治秩序不可逾越的规范、界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至高无上的。“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成语有“告(读‘顾’)朔饩(读‘细’)羊”,现在喻为“糊差事”。《论语•八傦》中有“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就连这样“糊差事”的“告朔饩羊”,他也将它上升到“礼”的高度,不容取消。孔子在档案文献编纂和整理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档案文献,掌握了大量的历史事实,《论语•为政第二》: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

5、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还说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这是孔子在档案文献的编纂和整理中得到的启示,正是在他对“三代”历史的研究中得出了他的结论,就是要追随“三代之英”,“克己复礼”。3、孔子在档案文献编纂和整理的过程中,还首创了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形式。《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这是孔子对历史研宄的一个贡献。4、孔子档案文献编纂思想的突出特点(1)、孔子十分重视档案文献的研究,吸收前人经验教训。孔子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就在于他对历史的潜心研宄。⑵、孔子档案文献编纂思想体

6、现了他的政治立场。⑶、孔子十分重视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尊重历史真实⑷、孔子在强调历史真实的同时,也追求文字表达的效果。三、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基本原则:(1)以深入研宄档案信息为基础的科学性原则。(2)以国家出版方针及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的政治性原则。(3)以高质量适时适度的信息共享,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效益性原则。三者是统一的。四、简述档案文献编纂题目论证的基本条件。编纂选题论证:对选题的基本条件加以论证。(1)要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2)要符合现实需要,具有长远利用价值。(3)要有相应的材料基础。(4)要有一定的编辑力量。五、简

7、述档案文献标题拟制的基本要求。拟制档案文献标题的基本要求:(1)准确揭示文献各组成要素,便于读者了解文献的形成条件、基本内容和曾经起过的作用。(2)鲜明地揭示文献的实质,便于读者从正确的、客观的立场理解档案文献的内容。(3)精炼地使用标题文字,做到言简意明,便于读者记忆、检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