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美中的逆向美——“丑”

浅谈书法美中的逆向美——“丑”

ID:22266476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浅谈书法美中的逆向美——“丑”_第1页
浅谈书法美中的逆向美——“丑”_第2页
浅谈书法美中的逆向美——“丑”_第3页
浅谈书法美中的逆向美——“丑”_第4页
浅谈书法美中的逆向美——“丑”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书法美中的逆向美——“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书法美中的逆向美——“丑”:书法艺术的审美,指导着人们的实践,书法的美的标准是特定时期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美丑,在一定时期内是会相互转换的,丑是在一定条件下或特定时期中的表现。丑是对美的逆向和破坏,然而这往往导致了更高层次、更高追求的美的创造。  关键词:书法美;丑;逆向美  :J01:A:1005-5312(2011)30-0029-01    古人云“书肇于自然”,书法源于自然,但书法并不是具体的去描绘某种事物,所以欣赏书法的美很多的时候要意会性的去欣赏,通过与自然的万物形象的相通来领悟书法之美,书法美的标准也是特定时期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清初石涛曾有一句

2、名言“笔墨当随时代”,从唐太宗“尊王”开始,王羲之的“中和之美”就一统书坛的正统,“中和之美”以尽善尽美为标准,书家们开始追求这种审美观,传统的审美标准就此确立,束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指导着人们的书法实践。  对于书法艺术来说,在任何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并非就是一件好事,这很有可能终止了书法美的发展。“丑”应运而生,书法美中的逆向美——“丑”,正是对传统的审美的一种破坏,突破传统的审美习惯,不屈从于观念和技法的束缚,充分发挥我们的创造精神,从而导致了美的更高层次的表现。如果切合人们传统审美观念的美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逆向的美就是对传统的破坏和违背,在我看来,这种对美的逆向和违背,

3、往往导致了更高层次、更高追求的美的创造,可以说“丑”是在一定条件下或特定时期中的一种表现。  一、碑刻中自然风化形成的“丑”的效果  从甲骨文到先秦时候的钟鼎文,这些古老的文字大都只是单纯的为了记录,还没有美丑巧拙的追求。到了汉代的碑刻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开始觉醒,后人对汉碑恢弘的气势、雄强的风格所折服。许多人对秦汉时期的碑刻中斑驳陆离的自然风化情有独钟,把这种历史感也视为汉碑的精华。虽然汉碑的风化、蚕食、剥落与书写者当时的意图没有丝毫的关系,甚至是违背了书写者的意愿,但是就是这种自然的风化和历史赋予的沧桑感,唤醒了后世人的审美观念。风化剥蚀的古旧气息,给人以古朴拙厚的感觉。  

4、在汉代,精彩的汉碑的标准应该是精美绝伦而又雅俗共赏的,没有任何破损和刻坏的痕迹,完整无缺的流畅线条、谦让有序的间架结构、漂亮妥帖的章法布白,决不允许有半点瑕疵。可惜自然地风化与历史的脚步“破坏”了这精美的线条、结构和章法,若是当时的人看到必然会扼腕叹息,如此精美的碑刻,怎么会这般的残破丑陋。昔日的清晰轮廓,锋利刻口,曼妙身姿,被岁月一点点地风化腐蚀着,坚韧的线条不复存在;字形的间架也被风化了,那美丽的字形布白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空隙;章法上,字形清楚的旁边,却出现了另一些不见任何字形的大块空白。到处的斑驳、蚕食掩盖了那精美的碑刻,这是美还是丑,是应该感激岁月还是惋惜时光的破坏。  

5、从书法的创作上来说,字迹蚕食、斑驳的效果违背创的初衷,但从书法的历史感来说,怀古的情绪油然而生,历史越久远越古老的碑刻,古朴、古拙之类的赞美词句就越多,斑驳是一种岁月的痕迹,是大自然和人类的无意识加工。斑驳的效果增强了原有碑刻的虚实对比,是对书法美的一种另加工,可以说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丑”,在这种“丑”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形式美轨迹的逆向回伸。  二、纸帛书中技法的大胆运用形成的“丑”的效果  随着纸张的发明和推广,纸帛书开始逐渐占领书法领地,唐宋以后纸帛书大量盛行,于是人们在纸帛书上不断进行突破,通过主观的意愿,人为的进行美的损害或削弱,以丑为手段,美为目的,来达到一种丰富

6、审美层次的新的发掘。  (一)线条的“丑”化  有弹性、圆润、节奏感强烈的线条,历来受到人们的追捧,人们在技法上,无不心追手摹。但是人们无论怎样的追捧,能够达到古人所创下的线条质地的寥寥无几。于是,书法家们开始深思,进而反其道而行。如清人伊秉绶在写隶书的时候,就从来不会把线条写的富有弹性抑扬顿挫,反而朴实沉稳,这也形成了一种稳定沉着的美。王铎的“涨墨法”更是对线条本身的破坏和丑化,因为“涨墨”而造成一个字笔画之间的粘合,甚至笔画之间的空间完全被墨给晕没了,晕出的墨使字的边缘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就如同在篆刻时由于快速运刀所致的不期然的崩裂效果。用这种不成比例的线条来造出美中见丑,奇

7、中见平的强烈动感。造成以线之“丑”去抵消人工的结构之美的效果。  (二)结构的“丑”化  书法初始就受到文字结构的限制,书法家们在这种限制下,追求着自己最大的创作的发挥。由于审美观念的恒常性,四平八稳的风姿结构已经构成了审美的主流,那种稳中求险、险中求稳的字形结构已经是书法家们在书法创作时,做出的最大的变化了。书法在结构上的“丑”化,意味着对这种恒常性和限制性的削弱与破坏。  晚明徐渭的书法可谓是结构丑的代表,与明代早期书坛沉闷的气氛对比,显得格外地突出,他的书法天马行空,怪诞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