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

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

ID:22291041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_第1页
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_第2页
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_第3页
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_第4页
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对历史文献加以整理和研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门学问。而历史文献学作为一个学科 纳入历史科学的体系之中,则不过数十年时间。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张舜徽先生对这个学 科的确立,起到过重要作用。回顾他对历史文献学理论的若干认识及其实践,对我们今 天探讨新世纪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建设及发展方向,不无启迪意义。      究校雠学古义 阐述学术渊源流别  张先生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是30岁刚出头时写就的《广校雠略》。顾名思义,书中内 容是推广发扬宋代郑樵的《通志校雠略》,自然是一部文献学著作。其自序称:少 时

2、读书,酷嗜乾嘉诸儒之学,寝馈其中者有年。其后涉猎子史,兼览宋人经说,见书渐 广,始①然不自慊,泛滥群籍,于汉、宋诸儒,独宗二郑,以为康成经术,渔仲史裁 ,譬诸灵海乔岳,无以益其崇深。两家涂辙虽殊,而所以辨章学术之旨则无不同。于 是,温经校史,流览百家,穷日夜不辍,积之十年,始于群经传注之得失,诸史记载 之异同,子集之支分派别,稍能辨其原流,明其体统。[1](P1)从这段话,可以窥见 张先生的学术趣向。书中形成的若干见解,为其一生所恪守。所以,这部书虽仅10万余 言,却是他一生学术探索的一个坚实的基点。  《广校雠

3、略》凡5卷,分为19论100篇。其中尤可注意者,为以下3论30篇:  其一,校雠学名义及封域论二篇。近世学者于审定书籍之际,约分三途,即目录 学、版本学、校勘学。张先生上承郑樵、章学诚、朱一新的见解,主三者之合,其首篇 《目录板本校勘皆校雠之事》论述说:校雠之事,始于周宣王时宋大夫正考父校商名 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秦火之后,书尤残缺,汉成帝时诏刘向等校书秘阁 ,此业乃称专门。校雠之名,亦自刘向定之,所谓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 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是也。向每校一书,辄为一录,论其指

4、归,辨 其讹谬,随竟奏上。后又集众录,谓之《别录》,盖即后世目录解题之始。向校书时, 广储副本,有所谓中书,有所谓外书,有所谓太常书,有所谓太史书,有所谓臣向书, 有所谓臣某书,博求诸本,用以雠正一书,盖即后世致详板本之意。观向所为《战国策 叙录》云:本字多脱误为半字,以赵为肖,以齐为立。然则向校雠时,留心文字讹 误之是正,盖即后世校勘之权舆。由此论之,目录、板本、校勘,皆校雠家事也。但举 校雠,自足该之。语其大用,固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次篇《目录学名义之非》论 述清代以目录自雄之士,校其所至,上者但能校勘文字

5、异同,审辨板片早晚耳,盖已 邻于书贾之所为,难与语乎辨章学术之大。在引述章学诚、全祖望的有关论述后,张 先生发出如下议论:夷考世俗受病之由,盖原于名之不正耳。夫目录既由校雠而来, 则称举大名,自足统其小号。自向、歆父子而后,惟郑樵、章学诚深通斯旨,故郑氏为 书以明群籍类例,章氏为书以辨学术流别,但以校雠标目,而不敢取目录立名,最为能 见其大。  张先生关于目录版本校勘不必独自称学的观点,学者中有不同的看法。不过,这 一点并不重要。他称举校雠的大名,旨在强调三者的联系,达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的目标。这一学术宗旨,

6、是大家都认同的。他关于文献学的若干理论建树,便是他上 推校雠古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辨成果。  其二,著述体例论十篇。跟一般的著述体例介绍不同,张先生论著述体例,旨在 对诸类典籍作推本潮源的探讨。只看10篇标题,便一目了然。如古人志在用世不得已 而后著述、古代著述皆可目为史料、拟古著书之始、著作编述钞纂三者之 别、编述体例、太史公书为编述之正体、钞纂之书日盛而后著述日衰、 官修之书无关著述、施教之书与著述异体,涉及到大量古书的起源及其流别, 他在博览群书后,自出机杼,加以论断。这里,仅举《著作编述钞纂三者之别》

7、一篇为 例。张先生发挥王充《论衡对作篇》中的群书区分法,认为载籍极博,无逾三门: 盖有著作,有编述,有钞纂,三者体制不同,而为用亦异。名世间出,智察幽隐,记彼 先知,以诱后觉,此之谓著作;前有所因,自为义例,熔铸众说,归一家言,此之谓编 述;若夫钞纂之役,则惟比叙旧事,综录异闻,或订其讹,或匡其失,校之二科,又其 次也。以先秦两汉著述而论,《五经》前无古人,可谓著作;《史记》《汉书》前有 所因,而在熔铸剪裁后成为一家之言,可谓编述;桓谭《新论》、王充《论衡》则在比 叙旧事、综录异闻之类,属钞纂之书。  对群书作了

8、这样的区分,张先生认为可以使读者知道学术之深浅,意义不小。试循 时代以求之,则汉以上之书,著作为多。由汉至隋,则编述胜。唐以下雕板术兴,朝成 一书,莫登诸板,于是类书说部,充栋汗牛,尽天下皆钞纂之编。昔人每教学者多读唐 以前书,非贵远贱近,蹈人情之通患而不知返也,诚以先唐之书,多关作述,犹少空言 。唐以下杂钞日广,语皆枝叶。本末先后高下浅深之分,学者所宜详辨也。[1](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