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学导入法的设计与运用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导入法的设计与运用

ID:22292623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导入法的设计与运用_第1页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导入法的设计与运用_第2页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导入法的设计与运用_第3页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导入法的设计与运用_第4页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导入法的设计与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导入法的设计与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初中数学教学导入法的设计与运用【摘要】导入法是在新的教学内容之前,将学生引入到学习状态中所采用的方法,它是课堂教学的序幕。好的导入法是老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秦,是经营课堂气氛的首道关卡,精心设疑,创建“愤”、“悱”情境,营造“启”、“发”氛围,产生“愉”、“悦”情感,使学生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获有新知、用有创造的目的。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导入法的设计与运用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关键词】数学;新课;导入法;设计与运用    一、实例导入法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说:“

2、数学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如,在讲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可这样导入:“王某想在甲、乙、丙三村的附近开一家商店,为了使三个村到所开商店的距离相等,你能帮王某找准这个位置吗?”如果我们将三个村抽象成A、B、C三个点,商店位于P点,如何求作点P,使PA=PB=PC呢?也就是说如何满足同一平面内的一点到其它三点的距离都相等?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构造以P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PAB、△PAC、△PBC,而如何构造这样的等腰三角形呢?  二、联想导入法  通过学生原有的知识,找到与

3、新知识的“契合点”,把相关概念“植入”原知识,启发学生“联想”。例如,在讲解“因式分解”时,老师可先给出一个“多项式乘法”的板演练习题,由学生板演得到:  (3xy-5)(3x-y5)  =[3x(y-5)][3x-(y-5)]  =9x2-(y-5)2  =9x2-y210y-25  老师分析:等式是两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反过来,如果我们知道了多项式9x2-y210y-25,如何将它化为两个(或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呢?  三、典故导入法  通过讲述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有

4、趣性的典故,使之产生好奇心,养成勤动脑、多思考的习惯。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先讲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有个尚书叫杨损,一次朝廷要在两个小官吏中提拔一个,因为这两个人的情况不相上下,所以负责提升工作的官吏感到很为难,便去请示杨损。杨损将两个小官吏召来后,当众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强盗在商讨如何分赃.他们说,如果每人分6匹布,则余5匹;每人分7匹布,则少8匹.试问共有几个强盗?几匹布?”其中一名官吏很快算出了答案:盗贼13人,布匹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另一官吏也心

5、服口服。同学们,想知道他是怎样快速算出答案的吗?  四、兴趣导入法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也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老师可与学生做一个“猜边游戏”,让学生画出几个直角边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量出直角边的长度,之后老师故作神秘地说:“我不用量,就能猜出同学们画的三角形斜边的长度,不信,谁来试试?”接下来,学生们不服气地一连向老师说了几组数,均能轻松地回答正确。顿时,学生们充满了好奇心,很想知道其中的窍门,老师说:“我也没什么窍门,学好了这节课的内容,你们会比老师更快地算出答案

6、。”  五、实验导入法  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来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或发现数学结论,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尚不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心理状态。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后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又如,在讲“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时,为每位同学发一根80cm长的软铁丝,请学生们弯成一个长方形,看谁弯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再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准备十多根长度不等的小木条,叫几位学生上来,随意拿起三根木条,有的学生能将三根木

7、条组成三角形,有的则不能。问:这是为什么?学生感到惊奇,并思考任意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条件是什么?  六、歌曲导入法  在课堂上穿插学生熟悉的歌曲,给学生以激情和遐想,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如:在讲“列代数式”时,老师可导入一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当学生兴高采烈地接着唱诵时,老师作如下引导:“像这样唱下去,一辈子也唱不完,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其中一般性地规律,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  七、问题导入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

8、德认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教学时,通过向学生提供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引导对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有所发现。如,在讲解“圆周角”时,老师事先准备一张画好一个圆(但无圆心),提问:“谁能不用任何工具准确的找出这个圆的圆心?”但学生们回答,都需要尺规,这时,老师指出:学了本节知识后就有解了。  八、悬念导入法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悬念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做到“疑中生奇”、“疑中生趣”。如,在讲解《等式性质》时,老师说:从前有只狡猾的狐狸,总喜欢戏弄人.有一天它遇见了老虎,对老虎说:“大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