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新进展

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新进展

ID:22297997

大小:7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新进展_第1页
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新进展_第2页
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新进展_第3页
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新进展_第4页
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新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新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新进展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541000【摘要】浅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方便、减少反复穿刺、适用于急危重症的抢救和外科手术患者快速补液的需要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能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随着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静脉炎的发生不可避免。作者从静脉炎的定义、分类、分级标准,留置针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为临床一线护上留置针操作提供指引,为预防和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牛.率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留置针;静脉炎;相关因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08-021.静脉炎的定义。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LC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主要症状是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2.静脉炎的分类。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拔针后静脉炎五种。3.静脉炎的分级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1】,0级:无症状;I级:局部疼痛,红肿和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级:局部疼

3、痛,红肿和水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I级:局部疼痛,红肿和水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IV级:局部疼痛,红肿和水肿,静脉呈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静脉呈条索状长度>2.5cm,有脓液流出。4.留置针静脉炎的相关因素。4.1.留置针因素。4.1.1留置针型号。留置针型号与静脉炎的发生呈正相关即留置针管径越大,对血管壁刺激性越大,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朱芸芸等[2】研究显示,使用较小型号的留置针不仅可以延长留置吋间,还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临床上应尽可能选择能满足治疗需求的最小型号的留置针。4.1.2留置针材质。导管

4、材料的性质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最重要的因素,使用聚氨酯(Vialon)导管引起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聚四氟乙稀(Teflon)导管【3】。有文献报道【4】,使用聚四氟乙烯导管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为49%,而使用生物材料导管静脉炎发生率为24%。可见导管材质在引发静脉炎中起着决定性作用。4.2药物因素。4.2.1药物的浓度、刺激性。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壁的化学刺激是诱发静脉炎的重要原因。陈桂园【5】报道,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长时间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症反应,其发生率高达30%〜7

5、0%。输入高渗液体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输入低渗或等渗液体者。4.2.2药物pH值。研究表明【3】,pH值为4.5的溶液,100%诱发严重的外周静脉炎;而pH值为6.5吋,即使增加输液吋间,也没有静脉炎发生。4.2.3输液吋间及输液量。输液吋间长、输液量大容易引起静脉炎。张莉等【6】报道,静脉日输入量>;1500ml吋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明显多于日输入量<1500ml吋。4.3患者因素。4.3.1血管因素:静脉越小,发生静脉炎的概率越高。主要原因是血管越小,则管腔越小,血流量越少,管壁越薄,致使留置针管与血管壁的机械性摩檫增多,血

6、管内滞留的血药浓度增高,受损伤血管的自我修复能力则越差。4.3.1患肢活动。患者在静脉留置针的放置过程中过度运动,可增加留置针对血管壁的刺激,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大大提高。4.3.2性别。有研究表明【7】,女性患者的血管相对于男性患者来说要狭窄一些,若使用同一种型号的导管,导管对女性患者血管内膜的刺激性更大,故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宋瑰琦【8】等观察证明,留置静脉留置针患者中,女性较男性发生静脉炎几率明显增高,女性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是男性的2.430倍。4.3.3年龄。老年人,营养不良,冇基础疾病及自身免疫功能不全等,因机体抵抗力

7、低下,对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创伤的修复和对机械、化学性刺激及细菌致局部炎症的抗感染能力随之下降,使用留置针时容易发生静脉炎【9】。4.4护士因素。4.4.1心理因素。护士心理因素决定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紧张心理导致穿刺失败,增加了反复穿刺对静脉血管的损伤,易引发静脉炎。4.4.2穿刺部位的选择.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相关,静脉留置针输液首选上肢前臂静脉。因上肢前臂静脉易于固定,不影响生活和活动,而人体下肢静脉瓣膜最多,血流缓慢,药液在下腔静脉滞留吋间比在上腔静脉滞留吋间长,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张宝兰报道【10】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炎的发生率仅

8、为2.38%;上肢静脉穿刺静脉炎发生率13.36%;下肢静脉穿刺静脉炎发生率为28.40%。4.3.3消毒因素:75%洒精用于留置针消毒,消毒范围小于8×8cm2,由于消毒不彻底,可增加静脉炎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