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看网络语言的概念转喻现象

从认知角度看网络语言的概念转喻现象

ID:22312321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从认知角度看网络语言的概念转喻现象_第1页
从认知角度看网络语言的概念转喻现象_第2页
从认知角度看网络语言的概念转喻现象_第3页
从认知角度看网络语言的概念转喻现象_第4页
从认知角度看网络语言的概念转喻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认知角度看网络语言的概念转喻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认知角度看网络语言的概念转喻现象  摘要: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沟通交流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络语言开始从网络中渗透到日常生活用语中。网络新词的不断出现,很多时候可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来解释。而2016年网络新词“洪荒之力”的出现,更是转喻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以2016年的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其中的转喻现象,旨在举例说明在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中,转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了解转喻在网络中的重要作用,更能给予我们更多的灵感去创造更多的网络转喻语言。  关键词:概念转喻;洪荒之力;认知语言学;网络语言  我国接入互联网的时间已经超过

2、二十年,根据全国互联网络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高达7亿人,是世界上拥有网民最多的国家。在网民与他人在网络媒介上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时,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对于怎样去定义网络语言,于根元在自己所著的《网络语言概说》中这样定义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于根元:2001)也有学者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社会方言。(邝霞、金子:2000)从广义上来说,网络语言指网民在网络中与他人沟通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本文中所研究的网络语言“洪荒之力”,也是网络上使用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自然语言。  一、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

3、”  网络语“洪荒之力”的由来:2016年8月的里约奥运会的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中国姑娘傅园慧发挥出色,以58秒95的成绩排名第三,晋级决赛。赛后,傅接受了记者的参访。在采访中,当傅被问及是否有所保留时,傅用“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此话一出,引发了各方的关注。傅用这句话来表示自己在泳池中已经竭尽全力,毫无保留。又因她夸张逗趣的肢体语言和可爱的表情,在主流媒?w播放出这段采访视频之后,“洪荒之力”这四字短语爆红整个互联网,网民纷纷参与到这个热点事件的讨论中,并且用该词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评论转载了关于“洪荒之力”这一网络用语。一时间,“洪荒之

4、力”四字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并成为了2016年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之一。  这一词之所以能在网络上引发流行效应,很大程度上与人们认知的这一事物的方法相关。而转喻在此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概念转喻  究竟什么是转喻?“转喻”源于拉丁文,最初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的匿名拉丁文献中,转喻是一种词格,在描述难以命名的事物时借用与之相近、相邻的事物来表达,以便人们理解。在传统的修辞学中,转喻几乎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法。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普遍意识到转喻的认知本质。它不单是一种修辞工具,也是一种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的本质与隐喻一样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手段,转喻是概念、思维层面上的

5、问题,对人类推理起着重要的作用。(Lakoff&Johnson,1980)赵艳芳(赵艳芳,2001)认为转喻是相接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突显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如部分与整体,容器与其功能或内容之间的替代关系。转喻一般发生在一个相关的认知域内,是通过某一事物内部比较突出和较清晰的一部分来指称和理解该事物的全部或该事物内部另外的较模糊的部分。Barcelona则认为,转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即源域,向另一个概念域,即目标域的映射。源域和目标域属于同一功能域,它们之间的语用功能联系使目标域在心理上被激活。王寅在自己所著的《认知语言学探索》中这样定义转喻:“转喻主要是基于对各

6、种"事件域”体验和认知之上形成的:人们在对事件域中个行为要素和/或事体要素的认识基础上,形成了知识块贮存于大脑之中,知识块中的各要素相互关联,交错牵涉,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其他部位或全身,在思维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转喻现象。”(王寅,2005)笔者认为,转喻是在同一个认知域内,用凸出的、明显的、带有标志性的部分去替代整体或者整体的其他部分,它反映了事物本身与修饰词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邻近的。在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中,转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洪荒之力”的转喻分析  在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中,就是以转喻构建的。“洪荒之力”中的“洪

7、荒”,原指地球形成以后早期状态,因为地壳运动而产生地震,除此之外,造山运动也引发了多次大洪水。可见,源域――“洪荒之力”指的是强大的自然威力,即大自然的内力。而傅园慧所用的“洪荒之力”中的目标域“力”指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洪荒之力”的原有含义“强大之力”都属于“力量”这一单一的认知域,并不涉及跨域,即网络流行语――“洪荒之力”所隐藏的转喻映射发生在单一的认知域矩阵中。二者属于“力”这一整体,当人们听到“力”这个词时,(即都是指力量、能力)便激活了人们头脑中目标域的概念。在网络上,如果有人用“洪荒之力”来形容某人或某事时,那么就是“不遗余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