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

ID:22318089

大小:6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8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_第1页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_第2页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_第3页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_第4页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及其影响因素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决定着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升级,就业结构也在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但两者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性。为了实现江苏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以江苏省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数据为依据,并运用结构偏离度实证分析了江苏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剖析了江苏省就业结构滞后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结构偏离度  F062.9  A 

2、 1006-5024(2013)02-0159-04  一、江苏省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分析  从就业结构的演进趋势来看,江苏省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大量的劳动力束缚在第一产业,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改革开放以后发展了大量的乡镇企业和城镇国有企业,它们增强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导致1978-1989年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大幅下降,由69.7%下降到48.7%,降幅达21个百分点。由于这一时期是改革的探索时期,人们的思想仍受一些传统观念约束,以致第三产业发展比较缓慢。1990-1993年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小幅

3、回升,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也稳步增长,直到1994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持续显著下降,由51.4%下降到21.5%,降幅高达29.9%。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平稳上升,直到2004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使传统的就业结构格局转变为“二、一、三”的发展格局,2005年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呈现出“二、三、一”的发展格局,较改革初期的传统就业格局有了较大的改善,逐步趋向合理化。  从产业结构演进轨迹来看,1978-1988年,江苏省的产业结构类型为“二一三”,1989年以后,经济发展开始

4、进入工业化前期,产业结构类型逐渐转变为“二三一”,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相应地由第一产业转变为二三产业。1994年江苏省政府提出经济国际化的目标,致力于改善和优化产业结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5年产值比重为7.9:56.6:35.6,第二产业结构比重最高,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1.8%,其中工业就达到53.9%,这说明工业仍然是江苏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第二产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2005年以后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快,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呈现出向“三二一”型转变的趋势。  二、江苏省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

5、的实证分析  为准确反映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不对称状况,我们运用结构偏离度指标来说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程度。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大,说明产业结构中某产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越是处在不同步与不对称的状态;反之则越接近对称状态。计算公式为:  φipi=GDPi/GDP/LABi/LAB-1  η=∑

6、(φi

7、  式中φi表示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η表示总偏离系数,其中GDPi/GDP为第i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LABi/LAB为第i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当φi=0时,第i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达到

8、均衡状态;φi>0时,说明第i产业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该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高,这时应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促使就业与产业发展相一致;φi<0时,说明第i产业产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该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根据1978-2011年江苏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关数据,我们计算出历年来江苏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并基于此数据绘制出1978-2011年江苏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变动趋势图(见下图)。  从产业总偏离系数来看,江苏省1978-2011年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其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

9、的互动水平有所提高,其中1978-1987年下降幅度比较大,1987年总偏离系数为最低值,1988年又开始扩大,到1991年后开始下降,逐步向“1”接近。  从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来看,1978年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分别为-0.60、1.68、0.85,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2011年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分别为-0.71、0.21和0.17,其中第一产业的偏离现象逐步扩大,而第二、三产业的偏离现象有了较大改观,逐步趋近于零。  从江苏省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变动趋势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19

10、78年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已达到-0.6,说明当时第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决定着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升级,就业结构也在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但两者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性。为了实现江苏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以江苏省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数据为依据,并运用结构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