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区域差异探究

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区域差异探究

ID:31409474

大小:59.3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9

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区域差异探究_第1页
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区域差异探究_第2页
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区域差异探究_第3页
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区域差异探究_第4页
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区域差异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区域差异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区域差异探究摘要:选择上海、安徽、重庆作为东、中、西部的典型代表,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测度三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的第一产业仍然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虽然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越高的地区第一产业产值与就业结构越均衡,但其比较劳动生产率也越低;上海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趋近饱和,而安徽和重庆第二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就业吸纳能力;上海第三产业的就业促进作用有限,而安徽和重庆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东部地区必须依托科技创新的力量,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劳动力转移,进而提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中西部地区则

2、应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接纳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提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中图分类号:F26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3)03008308—、引言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变了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产业结构将向第三产业转移,与此同时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也相应变化(李仲生2003)o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第

3、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分别为46.3%和43.4%,而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已经降为10.0%。自“九五”以来,随着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调整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出台,实现和引导产业合理、有序地转移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但是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区域资源禀赋存在明显差异,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距,2011年上海市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已经达到58.0%,而重庆作为西部重要城市,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36.2%,中部的安徽省则仅为32.5%o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经济良性运行的必然要求,产业结构的升级必然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动,从而影响劳动力的流动(汪秀等,2012)o在产业结构升级背

4、景下我国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较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外转移;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基本上保持着缓慢上升;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则与产业结构一样保持了良好的上升趋势(王庆丰,2009;周志春,2011)o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已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黄山松等(2010)认为产业结构构成就业结构的物质基础,决定就业结构和就业总规模;马斌等(2010)通过相关性、比较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产业扩张弹性、产业结构偏离度等指标分析了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预测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转移的方向,探析了各产业就业结构存

5、在的问题;吴谨(2010)从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因着手研究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并提出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就业的三条思路;王庆丰(2010)对国内学者所用的研究方法和测量指标进行了总结,指出现有研究所用的工具在揭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整体协调性时不具有优势,对就业结构滞后时间测度的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对各影响因素的定量比较分析是今后研究的一般趋势。肖昕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区域差异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既有研究主要从宏观层面展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但以产业升级和转移的视角,从中观层面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的成果并不多见。本文尝试以上海

6、市、安徽省、重庆市作为东、中、西部地区的典型代表区域,利用相关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测度指标,通过对比分析三省区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变化趋势,探究在产业转移和升级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演变规律,以期能丰富有关研究,并为区域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二、评价指标与标准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测度指标较多,有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以及就业弹性等。为了避免单个指标测度的误差,本文选择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作为评价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指标。1.结构偏离度结构偏离度是衡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均衡的重要测度方法,结构偏离度越小,表明

7、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越均衡;偏离度越大,说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越不对称。目前,关于结构偏离度的定义有两种:一是指各产业占GDP的比重和就业比重之比与1的差,二是指某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差。本研究中采用第一种定义,其计算公式如下:某产业结构偏离度二某产业占GDP百分比1某产业就业百分比T2•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与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值,能够从效益角度较好地反映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比较劳动生产率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