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探究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探究

ID:22318643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探究_第1页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探究_第2页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探究_第3页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探究_第4页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哲学思考与探究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哲学内涵  (一)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他把人与自然界的对立同人的异化,人与自然界的本质统一同人的解放、同人真正地占有自己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把握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把世界分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前提下,由于异化劳动的影响,自然不再与人的本质发生联系,而成为与人相对立的自然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由此也处于异化的形态中。  自然界与人的关系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对于

2、人类来说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人类要从自然界中获取必备的物质生产和生活资料,这样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又将自己的意志和意愿强加给大自然,使人能够从大自然中直观自身。此时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大自然以其强大的力量强行铲除人化自然的痕迹,使人的活动成果趋于淡化和消失;二是人化自然改变了自然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和结果,改变了各种自然过程,恰如当今出现的生态失衡问题。由此可见,马克思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上,明确表示了一种不同于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见解:自然向人生成的同时,人也应该向自然生成,二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二)中国传统生态文明观与马克思

3、生态文明观的内在关系  对于生态文明的思想,中国古代哲人也表达了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思想。“天人合一”便是对此典型的表述,也成为了中国传统生态文明观的主基调。“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周易?乾卦》中说:“夫大夫者,与天地合其德。”在这句话里,“大人”是指大人物、统治者,“合其德”便是指大人物应该合乎天地的“德”。此后,中国儒家和道家对此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从儒家和道家对“天人合一”的阐述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思想:一是天与人应该是融为一体的,不应该相互对立。二是人应该遵从自然而生活,按照天的本性而行动。三是“天人合一”是人的最高的生存境界和人生理想。  纵观中国

4、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观,它既与马克思生态文明观有着相通相融的地方,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思想材料。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冲突本质  (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利益博弈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是相伴而生的,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引起学者的争论。人类中心主义是在现如今生态学出现之后,被研究学者们用来指称近现代西方主流哲学文化的一种说法。它之所以不断受到生态学者的批评,就在于它是使生态危机不断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中心主义主观的剥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自然存在的唯一价值不过是供人类利用和使用。自然因而沦为人类实现其价值的附属物,是人类统治的对象

5、。非人类中心主义则强调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大自然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轨迹,并不受人类统治,但是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两种思想在不断的对立中进行着利益的博弈,本质则是人类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发展。两者冲突的根源在于到底应该是自然为人类服务,还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二)“主客”二分的世界观与可持续发展  要阐述“主客”二分的世界观,首先要弄清楚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谓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所谓客观世界,是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

6、“主客”二分的世界观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首先,主观世界实质上是被人的头脑所反映并转换为观念形式的客观世界,在内容上源于客观世界,两者具有同构性。其次,主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和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具有同一性。再者,二者其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人类必须谦卑地放下身段,摒弃“统治客体”的主体思想,在满足自身实际需要的程度上来改造和利用“客体”。如果人类的索取和需要超过了“客体”的负荷能力,那么发展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三)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自然界客观发展的对立  按照西方传统哲学,自然是人之外并与人相对而存在的自然界,是机械

7、的、物理的、没有生命的自然界,是决定论、还原论意义上的自然界。但是人作为有生命的个体,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活动从大自然获取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也就是说,人类要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就必须让自己的实践活动和大自然的发展协调统一。大自然有着自身发展和运动的轨迹,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人也只是大自然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人毕竟是目的性存在,不是被动的受造物,这就需要使自己的目的合于自然目的。如此,必然会在人与自然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矛盾,产生对立。如果人类一味的和大自然进行抗争,最终的结果是谁都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