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

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

ID:22322776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_第1页
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_第2页
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_第3页
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_第4页
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翻转课堂在基础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机制陈海芳冯少中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刮起了一阵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改革风潮。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快速兴起与发展,但相对于翻转课堂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研究,将之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针对该问题,本文从翻转课堂与微课的概念和特点出发,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在分析现有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提出翻转课堂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适用性并论证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该研究对于国内外汉语国际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二、汉语国际教育现状汉语国际教

2、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对外汉语教学,包括来华留学生以及全球孔子学院的学生等。目前,国内汉语国际教育基础阶段多采取听、说、读、写配套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以语法为主(每周8节),听、说、读为辅(每周各4节);在课堂教学上,采用生词讲解、语法解析、课文精讲、练习巩固等四大步骤。由此可知教师仍然是课堂上的主角,尤其是语法等核心课程更加突出教师的主体身份;其他辅助课程由于课型特征较易做到形式上的“以学生为主”,比如口语课的当堂对话操练等。然而由于这些练习形式都偏向于跟随教材设定机械执行,只是从形式上淡化了教师的讲解部分,未能真正引导学

3、生自主学习。学习兴趣的下降也导致了留学生旷课、迟到、课堂走神等现象的频频发生。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可以从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两方面着手:教师应精讲精练,合理布局;学生应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而本文提出的翻转课堂模式将有利于促进基础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这一变革。三、翻转课堂与微课(一)翻转课堂概念“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为帮助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无法按时上课的学生,开始使用

4、软件录制PoanKhan)创办的可汗学院(KhanAcademy)收视强、效果佳的教学视频基本上集中在数学、化学、语言等基础课程,由此可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应用优势。2.基础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特点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356.499名来华留学生;截至2014年12月,中国已在1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75所孔子学院、851个孔子课堂,累计注册学员345万人。其中大部分学生的汉语水平处于基础阶段。各个类型的学生学习方向、重点各有差异,但语言培训是第一堂必修课程,尤其是商务汉语来华本科生,语言基础决定了其后期商务知识提升的有效度

5、;对于长短期汉语言来华进修生而言,基础阶段汉语的习得效率也影响到他们是否将汉语纳入终身学习计划,并影响其是否在中国研读学历课程。因此,汉语国际教育基础阶段教学有效度的提升对于我国孔子学院和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意义深远。目前国内汉语国际教育多与高校合作,而孔子学院的办学也建立在中外高校合作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让人误将其视作高等教育。实则汉语国际教育有别于高等教育其他学科,更偏向于中小学教育,准确地说是中小学语言教育。之所以多见于高校,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孔子学院学员和来华留学生的年龄均在18周岁以上。而基础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重点是课堂上汉语语言点

6、的精讲解析和操练运用,语言点分条目式可拆分性的教学特殊性与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极具契合度。将微课形式运用到汉语国际教育中,用微课将汉语语言点进行分割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汉语语言点脉络的清晰梳理和呈现,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微课“碎片化”、“短时性”等固有特征。因此,基础汉语国际教育的上述特点不仅有利于微课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也与翻转课堂适用于基础学科的特征不谋而合。(二)小班教学特点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各个类型的课程基本上都采用小班教学形式,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20人以下,该特点是翻转课堂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实施的最有利条件之一。小班教学有利于以最合理的小组数

7、目和组员人数为基础的分组合作学习的充分实施,由此全方面开展翻转课堂课前、课中、课后的协作学习活动。五、翻转课堂应用于基础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依据(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LearningTheory)是认知学习理论的分支,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让·皮亚杰(JeanPiaget)。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意义的建构必须通过学习者自身主动完成,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搜集并分析资料

8、、探索并发现问题、提出并验证假设、思考并研究联系。该理论在主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亦强调教师的引导者身份和学习伙伴的协作力量。翻转课堂安排学生课前自学微课内容,同时要求其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