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有效复习策略探索

高考诗歌鉴赏有效复习策略探索

ID:22324071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8

高考诗歌鉴赏有效复习策略探索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有效复习策略探索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有效复习策略探索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有效复习策略探索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有效复习策略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有效复习策略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考诗歌鉴赏有效复习策略探索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重点,亦是难点。但就多年考试情况来看,诗歌鉴赏题却成为学生丢分的重灾区。我们的复习教学显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那么,如何提高复习的质量,彰显复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成绩呢?笔者在复习教学中,采取如下策略,效果显著。一、回归教材,梳理方法很多老师在高考复习时只是按照复习资料亦步亦趋地串讲试题,而不顾学生已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更不管高一高二已学教材内容,不能做到将课本知识迁移到作答试题上来,将复习与之前所学架空、脱节,造成知识体系的断裂与教学资源的浪费。其实教材是

2、复习的根本和依据。诗歌鉴赏题的考点,都是依据教材所学而来。只有利用好教材,才能夯实基础,才能贯通考点。在复习教材时,笔者将考点与教材所选编诗歌联系起来,以考点为依据,将必修及选修中所有出现的诗词按照不同题材加以分类整合。大体可分为山水诗、田园诗、送别诗、战争诗、怀古诗、象征诗等六种。然后让学生总结归纳鉴赏这六大类题材诗歌的基本方法。下面以怀古诗为例来加以说明。第一步,让学生整理出课本中学过的所有怀古诗,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李商隐的《马嵬》、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第二步,探究这些诗词的共同特点,即都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或游览古代遗迹,或追慕古代先贤,或评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叹历史事件的成败,或借古以讽今,或怀古伤今发思古之幽情。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的个性思想,如杜甫表达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而苏轼则表达一种看穿世事的旷达超脱。第三步,归纳整理这些诗词中用来表达情感的形象。主要有古地、古人、古都以及特定的历史朝代等。经常出现的古人如诸葛亮、王昭君、屈原等;古地有金陵、吴江、隋宫等等。第四步,探究诗歌的表达技巧。怀古诗

4、常用的表达技巧有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化用典故、象征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几乎所有的怀古诗都会将古人和自己或古代与当下进行对比,而有些诗人特别偏重于用典,像辛弃疾的词,几乎全篇用典。通过这样的梳理探究,逐渐整理出几类不同题材诗歌在情感、技巧、形象等三方面的各自共性的特点,以便学生构建鉴赏诗词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做好诗歌鉴赏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分类练习,迁移应用高考设题的本质是对课本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诗词鉴赏知识之后,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够将课本所学运用到

5、解答诗歌鉴赏题中。这个过程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提炼和灵活应用。下面仍以怀古诗鉴赏题为例来加以说明。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便考查了怀古诗的鉴赏,试题如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

6、简要分析。(5分)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我们有了课本复习的基础,这道题便很容易作答。学生从题目便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最常出现的情感有借古以讽今或怀古伤今发思古之幽情。很明显这首诗是怀古伤今发思古之幽情。而对第二问,我们在复习中,尽管涉及到了怀古诗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但学生未必能够联系到。所以在分类练习中,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逐步积累归纳出设题的角度,让学生学会审题。诗歌鉴赏题设题角度无非四种类型:炼字题、内容题、主旨题、鉴赏题。让学生不断积累各种角度的不

7、同问法,熟知各类题的命题规律。这样便很容易看出“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这样的命题属于鉴赏题,问的就是这一首诗的表达技巧。在答题时能够有的放矢。三、综合训练,强化提升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鉴赏诗歌的知识,并能够在试题中进行应用练习。但仅此仍不能保证在考试中拿到高分。通过之前的训练,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分辨出试题的设题角度,也能够根据问题答出要点,但所撰写答案却要么简单粗陋,要么挂一漏万,要么罗嗦不着边际。所以,还需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综合练习来强化训练,以提高答题水平。这一阶段,重点引导学生

8、掌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如2008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了李白的一首诗《登金陵凤凰台》。后面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训练中,很多同学回答第一问时不会概括诗歌内容,回答第二问时只是点出所用修辞而不加以分析。所以通过这些综合练习,首先充分暴露出学生的答题缺陷,再引导他们逐渐掌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