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及现实启示

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及现实启示

ID:22352520

大小:6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8

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及现实启示_第1页
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及现实启示_第2页
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及现实启示_第3页
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及现实启示_第4页
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及现实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及现实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及现实启示摘要:制度变迁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两种系统的制度变迁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含义不同、主体不同、动力不同、方式不同和路径不同。我国的改革开放本质上是经济制度的变迁,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通过制度变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比较研宄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特别是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而言,制度变迁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

2、益于制度变迁的贡献。除了新制度经济学之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制度变迁也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解释。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思认为,马克思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包含了新古典经济学遗漏的产权、制度、国家等重要因素,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对马克思主义与新制度经济学这两种较为系统论述制度变迁的理论进行比较研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制度的起源和变迁,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二、两种制度变迁理论的区别尽管诺思本人也承认他的制度变迁研宄深受马克思的影响,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观点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归纳起来,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3、)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含义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指的制度,虽然在有些场合也指微观的经济制度如企业股份制度等,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人类的社会制度或者叫社会形态。从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来看,社会制度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从历史发展的顺序来看,社会制度是按照由低向高的顺序向前发展的,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因此,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制度变迁主要指的是人类不同社会制度的更替。新制度经济学所指的制度,是为了协调和处理人们的关系而设定的“规则和准则”。以制度对人的约束是否正式为标准,诺思将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宪法、法令、产权等)和非正式制度(道德、禁忌、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等)两种。相应的,制度变迁就是

4、作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规则、准则的变化与调整。(二)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变迁的主体是人,而人是生活在一定生产关系下,处于不同利益集团和阶级之中的。不同的利益集团和阶级的根本利益不同,所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不同。由于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群众从事社会生产实践,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即人民群众才能成为制度变迁的主体。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的主体有不同的层次和划分。从主体类型的角度,可以分为个人、团体和政府三种类型。由于三者在本质上都是从事制度创新而获取自身利益的经济人,因此可以把他们统称为“企业家”。根据行动次序与作用程度的不

5、同,可以将制度变迁的主体分成“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初级行动团体,是由于预见到潜在利益而率先从事制度创新的“企业家”;次级行动团体,是通过帮助初级行动团体而获得利益从而拥护并进行制度变迁的团体。(三)制度变迁的动力不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度是从人的社会关系中发展而来的,而社会关系又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因此,制度变迁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当生产力发展受到现有社会制度的阻碍时,社会变革就有可能发生。因此,生产力发展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不仅分析了制度变迁的客观条件,也重视分析制度变迁主体__人的作用。由于在生产中的

6、地位不同,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不同阶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利益不同,发展生产力的主张和要求也不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要求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进行变革,而落后的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会反对变革。两个对立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更替与变革。因此,阶级斗争是社会变迁的直接动力。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行为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利润。如果这种利润无法从现有的制度结构中获取,社会成员就只能通过制度的创新和再安排才能获取潜在的利润。诺思指出,由于相对价格和个人偏好会发生变化,因此已有的制度均衡不可能永久地保持。相对价格的变化包括信息成本、要素价格、技术进步等,

7、偏好的变化则来自于理论观念、宗教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它们的变化都会引起潜在利润的变动,从而诱发制度的创新与再安排。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大多数情况下是内生的,是各种组织和行为主体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结果。那么,行为主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新的制度安排和设计呢?诺思认为,作为“经济人”的行为主体必然会通过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来做出决定,如果预期的净收益超过了预期的成本,则制度变迁就会发生。(四)制度变迁的方式不同在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