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

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

ID:22353729

大小:82.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_第1页
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_第2页
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_第3页
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_第4页
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作者:吴琼华文章号:W073526下腰痛是骨科临床S常见的就医原因。从专业术语看,下腰痛属于症状学范畴,其实际所指是以腰痛为根本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的统称,但不包括伴有其他临床表现的腰椎疾病如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T腰痛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是医疗支出增加、缺勤、失能(躯体的、心理的因素)的主要原因,成为倍受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文献报告,成年人每年下腰痛的发生率为15~45°%,—生中有70°%以上成年人受下腰痛困扰,男性发病率为73°%,女性为88%,男女均以35〜55岁为疾病高发期。下腰痛的原因众多,发病机理复杂,临床处理

2、棘手,骨科医生难免有这样的感叹“患者腰痛,医生头痛”。鉴于下腰痛的高发病率及其危害性,关于下腰痛的健康教育口益受重视。本文就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以供参考。一、关于下腰痛的定义从疼痛部位看,下腰痛分布在腰或/和骶部解剖区域。按症状吋间分为:急性疼痛<3月;慢性疼痛>3飞月及发作性疼痛等。对下腰痛的描述应包括:疼痛特征(强度、持续时间、发作频次);特异性或非特异性诊断;体能和功能情况;一般特征如性别和年龄及治疗史。下腰痛的评价方法包拈:1、自我报告,被认为疼痛评价的金标准,因为可以如实反映疼痛特征,但有一定主观性,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此法简笮易行,不需要语言描述。2、问卷调

3、查法MPQ,从情感、感觉、评估性方面计分,主要用于临床研究。3、疼痛画图,画出疼痛区域和强度等。此外还包括体能、功能性的测试等。二、下腰痛的危险因素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方而:1、个人因素:包括①年龄,35〜55岁是下腰痛的好发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及小关节退变不可避免,同时腰背肌肌力下降、韧带劳损,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使其容易发生下腰痛。②健康状况,一般认为,身体健康者,其四肢尤其是躯干肌肌力较强,脊柱穂定性好,而且精神状况也佳,发生慢性下腰痛的概率相对较小。③畸形,伴有脊柱后凸、侧凸畸形和下肢不等长的患者,躯体平衡性下降。因为要维持相对良好的姿势和步态,

4、就必须通过脊柱和腰背肌进行功能代偿,其结果是导致脊柱退变和腰肌劳损引起下腰痛。2、职业因素:①重体力劳动,下腰痛的发生与从事重体力劳动有关。Matsui等调查的结果表明,下腰痛的发生与体力劳动的强度呈正相关。②频繁弯腰和扭转,要求经常弯腰和扭转的职业,如推、拉、抬重物等会加速椎间盘、小关节退变和腰部肌肉、韧带劳损,产生下腰痛。③重复性工作,不仅会加速椎间盘、小关节及韧带劳损,而且由于反复做同一动作,容易引起肌肉尤其是腰背肌疲劳,削弱丫其对脊柱的稳定作用,发生下腰痛。④静止性姿势,腰椎所受负荷的大小与体位有关。在要求长时间坐位或站立位的职业中,下腰痛的发生率一般较高。如果在坐位或立位超过

5、2小时,下腰痛的发生明显增多。这足由于在此体位时腰部所受负荷较人,椎间盘及后部韧带容易发生劳损;另外要维持这一姿势需要腰背肌参与,而腰背肌长时间收缩会出现疲劳,更容易发生腰痛。有研宄认为,驾驶员容易发生腰痛与其长期处于坐位有关。3、心理及社会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心理及社会因素对慢性下腰痛发病的影响正H益受到重视。心理测试己成为腰椎功能检查的一部分,由于个体心理异常者容易发生非器质性下腰痛,还由于这些患者长期受疼痛困扰,疼痛使其精神脆弱,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忧虑和恐惧,以至夸大症状,增加痛感。另外,社会因素也是影响慢性下腰痛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认为,工作与生活环境所造成的心理应激与下

6、腰痛发生有关。有学者报道,对所从事职业不满意者下腰痛的发生率比满意者要高岀2.5倍,而与上司和同事间的关系如何也与下腰痛的发生明显相关。也有研宄证实,工作单调、时间长、注意力高度集中也可能与下腰痛的发生有关。三、下腰痛的来源对于小腰痛的原因也是由來己久的探索课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腰椎间盘突出症被认识确立,从此神经压迫被认为是腰痛主要原因。随着研宄发展,椎间盘、小关节和骶髂关节被认为是主要的疼痛潜在来源,此外包括肌、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来源及牵涉痛、非器质性疼痛(精神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化)等。前三者发生率各占39%、15%、13%,上述结构均有神经支配,当伤害感受器受到有害的、机械的及化

7、学性的刺激,就会产生疼痛。四、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原则目前对下腰痛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主要的参考标准是麻醉或激发性注射,但有侵袭性、费用问题、可操作性等故临床上未常规采用。病史采集应包括:①疼痛的性质;②疼痛部位;③疼痛程度;④以往有无发作;⑤疼痛持续吋间;⑥有无胃肠、盆腔或泌尿系症状;⑦有无伴随精神症状。除了病史和体格检查,常川的辅助检查包括:X线,能直接观察腰椎的骨性结构,如感染、肿瘤、滑脱等病变,反映部分间接征象如椎间隙狭窄、软组织肿胀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