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真理”

“道”与“真理”

ID:22358542

大小:6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8

“道”与“真理”_第1页
“道”与“真理”_第2页
“道”与“真理”_第3页
“道”与“真理”_第4页
“道”与“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与“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道”与“真理”[摘要]中国哲学从先秦时期开始即以探求“道”为要务,而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哲学则以认识“真理”为目标。“道”与“真理”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求“道”的取向与求“真理”的取向分别影响了中西文化的发展,使两者之间产生了各有千秋的特色与区别。有趣的是,在东西方哲学的交汇过程中,一方面中国现当代哲学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逐步接受并确立了“真理”观;另一方面,在西方哲学特别是后现代西方哲学中却出现了颠覆传统意义上的“真理”观并实际上向中国的“道”观靠拢的现象。也许,在中西方哲学的视域融合中,

2、我们可以建构起一种全新的“真理”观或“道”观。[关键词]道;真理;先秦哲学;古希腊哲学;一、“道”与“真理”的细微区别“道”是中国哲学中具有根本、终极意义的概念。对“道”的不懈探求,是自先秦诸子以来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先秦诸子各家各派都在探究“道”,都在论说自己对“道”的理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自不用说,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学也把探求“道”作为崇高使命。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1](《里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1](《泰伯》)又说君子应当“志于道”,“谋道不谋食”。孟子也说:“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

3、得志独行其道。”[2](《滕文公下》)其他各家人物也都谈论、探究他们所理解的“道”。尽管先秦诸子各家各派所谓“道”在具体内容上有许多不同,但相同之处是他们都把探究“道”作为学术的目的,认为无论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道”;无论做人还是办事都应当知“道”、有“道”、守“道”、从“道”、顺“道”。先秦诸子们对“道”的热切探求,与古希腊哲人探究“真理”的态度颇为相似。古希腊哲人大都把“真理”看作是认识追求的目标。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哲学家“就是那些喜欢知道真理的人”[3](p.83)。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的对象就是“适用于一切存在物的

4、”真理。尽管对于究竟什么是“真理”有不同的看法,如柏拉图认为真理是某种超验的、永恒的理念,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是思想和物的符合,但总的来说,他们都认为“真理”是人们的知识应当追求的目标,也是人应当服从的规律。因此,我们可以概括地说,古希腊哲学是以追求“真理”为宗旨,而中国先秦哲学则是以探求“道”为宗旨。那么,先秦哲学中所谓“道”,是否就完全等同于古希腊哲学中的“真理”呢?人们的确很容易产生这种联想并这样去理解。如孔子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守死善道”,就通常被阐释为执著追求真理、至死坚持真理的精神。显然,在这种阐释中,“道”这个

5、概念已经被不言而喻地等同于“真理”。在现代人的学术论著中,也往往用“普遍的原理”、“客观的规律”一类于西方哲学真理观的术语来解释中国古人所谓“道”。然而,深入仔细加以比较则可以发现,尽管中国哲学中所谓“道”与西方传统哲学中所谓“真理”不无相通之处,但两者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概念,其间有着细微却很重要的差别。这种细微差别恰恰显示出中西两种哲学传统各自的特色。把“道”与“真理”完全混为一谈,乃至完全用西方的“真理”概念来解释和替代中国的“道”,则既混淆了中、西两种哲学传统的差异,也遮蔽了中国传统哲学固有的特色。这里且以孔子、孟子所谓“道”

6、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谓“真理”为例,作一些比较,以强调说明“道”与“真理”的不同,并探讨这种不同对于两种文化传统的深远影响。“道”与“真理”的细微区别,大约有如下几个方面:1、从语源上来看,“真理”与“道”的本义并无共同之处。“真理”(truth)的意思于“真”(true),意指真实地符合某种事实或实际情况。而“道”的本义是指“路”,路是由人走出来并供人走的,引申为比较抽象的意思则指某种途径与方法,也是供人运用的。虽然作为哲学概念的“真理”与“道”,跟它们语源学上的本义不完全等同,但两者之间仍然有着割不断的内在联系。“真理”强调

7、的是客观的“真”,而“道”强调的是可以让人照着走,可以供人运用。“道”从源头上来说,与“真”并无必然关系。其实早期儒家经典里从来不讲“真”,《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乃至于全部“十三经”中都居然没有一个“真”字。“真”字是到了《庄子》书里才突然多了起来,但庄子所谓“真”与“真理”也不是一回事[12]。可以说早期中国哲学典籍中并没有完全相当于古希腊哲学所谓“真理”的概念。2、“真理”是被人发现的,而“道”却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在古希腊哲学中,作为知识对象的“真理”,是“事物不变的本质”。如亚里士多德所

8、说:“永恒事物的原理常为最真实原理(它们不仅是有时真实),它们无所赖于别的事物以成其存在,反之,它们却是别的事物所由成为存在的原因。”[5](p.34)因此“真理”是先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只能努力去认识“真理”,发现“真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