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学”辨正——与张立文先生商榷

“和合学”辨正——与张立文先生商榷

ID:22359000

大小:74.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28

“和合学”辨正——与张立文先生商榷  _第1页
“和合学”辨正——与张立文先生商榷  _第2页
“和合学”辨正——与张立文先生商榷  _第3页
“和合学”辨正——与张立文先生商榷  _第4页
“和合学”辨正——与张立文先生商榷  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合学”辨正——与张立文先生商榷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和合学”辨正——与张立文先生商榷内容提要:为当代国内著名学者张立文先生所明确提出的所谓“和合学”理论,时至今日已差不多有近20年的时间了。其影响所及,非限九家、更在政界,甚至还流播到了异域。在此期间,对此提法,有人赞颂、有人称许、有人摇头,但更多的人却选择了沉默。而在本文看来,这一理论非但没有什么新意可言,而且更有主观臆断、误解经典之嫌。究其实,则恐怕它也要同当下其他不少的学说理论一样,从根本上说,是既无根又无解的;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或假问题。关键词:和合合和和合道德为当代国内著名学者张立

2、文先生所明确提出的所谓“和合学”理论,时至今日,已差不多快有近20年的时间了。其影响所及,非限九家、更在政界,甚至还流播到了异域。在此期间,对这一提法,有人赞颂、有人称许、有人摇头,然而更多的人却莫名其妙地选择了沉默——这一点大概是不难理解的——因为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毕竟国内学术界已有很长时间提不出什么比这更“新”也更具“首创性”的问题来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张先生的这套理论可以说是独树一帜、领异标新,其价值与意义当不容抹煞。但问题却是,这一理论又似乎并没有那么“新”,例如,有人即曾指出,其实,钱穆先

3、生等早就将“和合”作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特征而相应地作过论述[1]。而且,非仅如此,甚至还可以说,这一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张先生本人,则不过只是在将自己完全排除于为其所批判过的所谓“创造转化论”和“综合创新论”外,同时又在继续重复着自己的“创造转化”和“综合创新”而已。因此仅就其中所谓“新意”而论,似乎是根本谈不上的。而且其所谓“创造转化”和“综合创新”,更有主观臆断、误解经典之嫌。究其实,则恐怕它也同当下其他不少“新而短命”的学说理论一样,从根本上说,是既无根而又无解的;甚至还可

4、以说,它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或假问题。然而它毕竟存在已有时日,毕竟时至今日依然存在着。为此,笔者曾思考过五年,也曾痛苦和徘徊过五年:到底是说还是不说——说则无疑于冒犯权威,甚至还可能要触犯众怒,因而不免于诚惶诚恐;而不说,终究又意难平焉。但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意要以此文向自己仰慕已久的张先生作些请教;当然,也希望自己还能以此而同时就教于国内、外的其他诸位专家学者。一、大矣哉,所谓“和合学”不管前人曾说过些什么,也不管今人又是怎么说,在本文看来,所谓“和合学”,总是要明确划归到张先生个人的名义之下的;同时,

5、一部长达近80万字的研究专着《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无疑更为张先生奠定了此方面无可动摇的学术地位,并标着着其所谓“和合学”理论体系的最终确立——这应当说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和一个人所共知的不争之事实。在张先生看来,21世纪的人类必将面临着这样“五大冲突”,即人与自然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的心灵冲突以及文明之间的冲突——这一想法,倒极易让人联想到当代美国未来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其实,不然——而其最大的区别胥在于,在后者看来,这种

6、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最终是无法调和的。于是乎,前途一片黯淡,让人失望悲观甚至于丧失信心;而在前者看来,尽管如此,尽管人类世界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但这一切又似乎并不构成什么问题,而且完全可以通过为自己所开列出的一种叫做“和合学原理”的药方,从中加以彻底的解决。并且认为,这一所谓的“和合人文精神”,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根本的一条有效化解其所谓“五大冲突”之道;而其所谓“和合学原理”,同时还内涵和包蕴着如下五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所谓“和生原理”:这是“天地之大德曰生”之精神的体现;二是所谓“和处原理”

7、:这是“和而不同”之精神的体现;三是所谓“和立原理”:这是“己欲立而立人”之立己立人精神的体现;四是所谓“和达原理”:这是“己欲达而达人”之己达达人精神的体现;五是所谓“和爱原理”:这是“泛爱众”之精神的体现。那么这个“原理”,在当今现实世界,又该如何能够具体加以操作和付诸实施呢?为此,张先生又明确罗列了如下八个几乎无所不包的层面:一是“形上和合”,二是“道德和合”,三是“人文和合”,四是“工具和合”,五是“经济和合”,六是“艺术和合”,七是“社会和合”,八是“目标和合”。并且指出,“和合学”乃是现代文

8、化方式的选择,在有效化解当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身与心的矛盾冲突中,具有无限魅力和生命力[2]。这一理论构想,一时间曾在学、政两界均引起了诸多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响和共鸣。譬如程思远、邢贲思、张岱年等当今国内知名人士便为此而纷纷发表文章、出版专着,明确倡导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科学理解和大力弘扬“中华和合文化”,全面实施“中华和合文化弘扬工程”并藉以推动祖国和平统一与国际和平的伟大事业[3];甚至今天,众多有志之士为此还成立了“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