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窦桂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窦桂梅清华附小 窦桂梅  我认为,语文教材采取主题单元建构的"> 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窦桂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窦桂梅清华附小 窦桂梅  我认为,语文教材采取主题单元建构的" />
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 窦桂梅

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 窦桂梅

ID:24713743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 窦桂梅_第1页
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 窦桂梅_第2页
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 窦桂梅_第3页
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 窦桂梅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 窦桂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窦桂梅!fontsize="6">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窦桂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语文当为心灵奠基——与王尚文先生商榷窦桂梅清华附小 窦桂梅  我认为,语文教材采取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我认为,这种方式的特点有:第一,着眼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联系,进行(有序组合)同质或异质建构;第二,立足于学生生活领域,进行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第三,营造对话交流情境,进行思维碰撞,引起质疑、猜测和期待。  主题教材的编写体例不仅可以作为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也可以

2、作为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于是,我在实验的“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开始了“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是怎样进行主题教学。个人以为,主题教学就是要从精神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其要义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根据不同主题的特点,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入境”,所谓“入境始与亲”。再通过对重点(最好是经典的)文本的推敲、感悟、反思,使学生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我称之为

3、“典范方为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者相关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谓“拓展求发展”。在重视过程的生成中,实现真正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其优势是教学内容密度高,容量大,综合性强,学生所学是多方面的、立体的,既有信息资源的获得,又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有价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从而让一个个主题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使母语文化能够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去(具体主题教学内涵阐释详见2004年第12期《人民教育》)。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教

4、师对“主题单元”缺乏正确的认识,仍然按照“知识体系单元”的形式一课一课地教,让学生一课一课地学,缺乏主题的统整和提升。也有教师对主题内涵认识不够,一味注重形式,丢掉文本间的组合以及文本内涵的开掘。另外,由于在编排中,把“语文知识的落实”安排在每个主题单元后的“语文天地”、“语文实践中”,不是以往教材的课文下面如“读读写写”等训练项目。这就造成有些教师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没有将语文的工具性的学习“融入其中”。  那么,是不是用了主题式教材的教师就没有问题了呢?据我所知,相当数量的教师在使用“知识体系”教材的教学时显得太“热闹”,

5、但热闹结束后什么积淀也没有。原因是语文教师注重形式的花样设计,课件的制作,而忽视了与文本的对话,没有让孩子沉下心来,真正走进教材。可见,一些教师舍“语文”讲“人文”,板子也不该完全打在主题教材上。我们不能将人文的问题想得太简单化了,不然1997年前大家大谈语言训练的时候,又何来的“丧魂失魄症”?  对于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样式,应该允许百家争鸣。主题单元的形式也只是多种方式中的一种。我也希望可能有其他编排方式,如以题材形式,以“语言的感觉”,以“点亮语言的灯”等形式编排。参差多态,就会百花齐放。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教材模式。目前

6、大家正探讨主题教学,我们可以预见到未来的主题教材也会被新的理念所发展,甚至代替。因此,无论是主题样式还是其他样式,所要发挥的是自己的特色,弥补的是自己的不足——而这,就要靠使用教材的教师。作为一名实践型的教师,怎样更好地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合理使用教材设计课堂流程,是最关键的。  比如,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高明的教师会带领学生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文本,细细揣摩文字的魅力,既跟着的情感世界走了一趟,也能在经典的语言文字营造的意境中得到陶冶和升华,从而构建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而不仅仅是学会语言文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