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民田家莂》所录田地与汉晋间的民屯形式

《吏民田家莂》所录田地与汉晋间的民屯形式

ID:22363928

大小:104.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0-28

《吏民田家莂》所录田地与汉晋间的民屯形式  _第1页
《吏民田家莂》所录田地与汉晋间的民屯形式  _第2页
《吏民田家莂》所录田地与汉晋间的民屯形式  _第3页
《吏民田家莂》所录田地与汉晋间的民屯形式  _第4页
《吏民田家莂》所录田地与汉晋间的民屯形式  _第5页
资源描述:

《《吏民田家莂》所录田地与汉晋间的民屯形式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吏民田家莂》所录田地与汉晋间的民屯形式内容提要:《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所登录的田地性质的认定,会直接影响我们对这批简的认识。根据相关情况,我们推测这些田地属渊源有自的民屯之一种,在文献中也有较为充分的证据,这使我们认识到曾长期被忽视的民屯存在着的多种形式,同时更促使我们对中古田制的演变作进一步的思考。关键词:嘉禾吏民田家莂民屯田制《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首次对长沙走马楼吴简进行了系统、大量的正式刊布。①这引起了学界的广泛重视。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中所涉及的许多问题进行了考释和推测,为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这批材料,提

2、供了很大的便利。这批简所涉及的内容虽然很多,但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莂”中所登录的田地的性质;其他诸如赋税制度等问题以及对简本身的认识,都需要以解决这一问题为前提。祇有把它放到汉晋间土地制度和耕作制度的变化中进行考察,才可能得到较为正确的理解。一、《吏民田家莂》所登录田地臆测《吏民田家莂》详细登录了每个佃田者所佃的田地町数和总的亩数,以及根据其所登录的田地所应缴纳的租税、钱布。所登录的田地分作常限田和余力田两大类,每一类之下又分作旱田和熟田(熟田也称作定收田)两种。无论是常限田项下的旱田还是余力田项下的旱田,田家所纳钱布都相同;而同样是熟田,常限田项

3、下熟田和余力田项下的熟田,所应缴纳的钱、布虽相同,但按亩缴纳的租税米却不同。————————  ①《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从长沙吴简整理者公布的相关材料来看,《吏民田家莂》所登录的田地属官田性质。①既然是官田,就当然地被多数学者认定为官田出租,即它反映的是政府将官地租佃给吏民进行耕作,以收取地租钱物这样一种历史现象。这也是目前学界的主流意见。②但是,这些租佃官地的吏民,除承租官田外,还有没有自己的私田?如果有,这些私田为何没有登录?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他们是否有能力同时既承租官田又耕作私田(据“莂”中所录,有

4、的田家的佃田数量相当多)?如果没有私田,数量如此之多的吏民为何要承租官田?——显然,用“官田出租”很难解释这些问题。既然是官田出租,这批“莂”也就当然被视作租佃契约。③但也有学者据其形制(《田家莂》比其他一般的简都要大,可以说是一种很特别的简),对此进行了反驳,认为当时的吏民与官府的契约关系还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其次,从租税、钱物的缴纳量上看,虽然熟田较重,旱田较轻,但我们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还不足以说明所佃田地的性质。④因此,《田家莂》中所登录的田地虽属官田,但把它简单地理解成官田出租,恐怕不够全面,有欠准确。《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

5、》一书的整理者将莂中出现的“佃田户主姓————————①如邱东联:《长沙走马楼佃田租税简的初步研究》(《江汉考古》1998年第4期)就明确说:“无论‘常限田’,抑或‘余力田’,其所有权归官府,即国家所有制,佃户则祇有使用权。”(第76页)按,虽然是官田,但简中出现的佃家的“佃”,应当理解成“耕作”;因此又作“田家”。这种理解与这一时期的文献中所涉及的“佃”的意义完全相合。②《嘉禾四年吏民田家莂解题》:“这是嘉禾四年长沙郡临湘侯国(县)田户曹官吏制作的一种莂券,莂券记录了居住在当地的州郡县小吏与百姓佃租官家田地的块数、亩敷,当年受旱与正常收获的田亩数,

6、按照规定缴纳米、布、钱的数目及付给仓、库的官吏的姓名与时间。”“《嘉禾吏民田家莂》,提供了关于孙吴时佃田与赋税制度的重要资料。嘉禾四年,田家向官府佃租的田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二年常限’,一种是‘余力田’。”见《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上册,第7l页。另参上引邱东联文。③高敏:《论吏民田家莂>的契约与凭证二重性及其意义》(《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对此进行了修正,认为它既是土地租佃的契约,又是缴纳租税后的证明和收据。但这种修正,对我们认识这批简,意义似乎并不大,因为契约本身就应具有凭据的作用。宋少华:《长沙三国吴简保护整理与

7、研究的新进展》(该文系2001年长沙简牍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提出,应把它视作核点账簿。案,它们能起到核点账簿的作用是肯定的,但似不能将它们视作核点账簿;一方面,核点账簿似乎不必使用“莂”这种文书,同时,契约本身就具有核点的作用。因此这一提法对我们认识这批简恐怕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推动。④上引邱东联文中认为:“孙吴的田租高达三分之二,即六成多。”(第77页)这个比例是邱先生根据汉代的亩产量与吴简中所记吏民缴纳的数量进行比较得出的。但是,孙吴当时使用的容器是“吴平斛”,如“领二年邮卒田六顷五十亩,限米二斛,合为吴平斛一千三百斛[5—1635]”;“领二年四家

8、卫士田七十五亩,亩收限米二斛,合为吴平斛米一百五十斛[5—1669]”(见王素、宋少华、罗新:《长沙走马楼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