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氏漫斋录》新考

《蒲氏漫斋录》新考

ID:22364653

大小:6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8

《蒲氏漫斋录》新考  _第1页
《蒲氏漫斋录》新考  _第2页
《蒲氏漫斋录》新考  _第3页
《蒲氏漫斋录》新考  _第4页
《蒲氏漫斋录》新考  _第5页
资源描述:

《《蒲氏漫斋录》新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蒲氏漫斋录》新考【内容提要】本文着力发掘更多原始材料,借以证明《蒲氏漫斋录》的作者蒲大受就是宋人蒲瀛,有助于对这位集诗人、词人、诗评家为一身的文学家作较为全面的了解。进而考辨相关文献体例,剖析前人征引致误的原因,厘清散见各书的《蒲氏漫斋录》现存条目,并就现存条目数量与《〈蒲氏漫斋录〉考论》一文进行商榷。【关键词】蒲大受蒲瀛《蒲氏漫斋录》发表于《文学遗产》2003年第2期的《〈蒲氏漫斋录〉考论》(以下简称《考论》)一文对于宋代诗话著作《蒲氏漫斋录》作了较为充分的考辨,得出“《蒲氏漫斋语录》、《蒲氏漫斋录》、《漫斋语录》、《漫斋

2、录》、《漫斋诗话》、《漫斋》等,当是同书而异名之作”的结论。并根据南宋张《仕学规范》卷首的《编书目》考出《蒲氏漫斋录》作者为宋人蒲大受。可谓文学批评文献研究方面新的创获。但文献考证不可能一蹴而就,以个人之力穷尽资料尤非易事。学术研究的深入更有赖于学者之间集思广益、合作交流。本文谨就《蒲氏漫斋录》作者考证与文献辨正两方面对《考论》一文作出补证并提出商榷意见。一作者考证是《蒲氏漫斋录》研究的重要内容。《考论》在为《蒲氏漫斋录》及其作者正名之后,不无遗憾地提到:“然而,对蒲大受其人的事迹,我们却知之甚少,似仅见于王灼《碧鸡漫志》。

3、”并据之推断:1.“大受”是蒲氏之字;2.蒲大受所处时代与叶梦得同时或稍后而比王灼为早。事实上,传世文献中与蒲大受相关的材料尚有多条可供考稽,并非仅见于《碧鸡漫志》。位于今天重庆市所辖合川市境内的钓鱼山有南宋干道三年(1167)吕元锡题名:“予吏两属邑,今五年,独未至此山为不满。干道三年夏月二十六日,开封张难老相帅与三槐王正叔、汝阳王必先、涪上蒲大受、难老之弟坚老,同来穷高深之乐。坐垒壁之下,江天轩豁,缙云诸山,在指顾间。汲泉瀹茗,徜徉终日,不知六月之袢暑也。向晚,复放船自东江归城下。申国吕元锡题。”①由这条材料可以看出,直

4、到王灼《碧鸡漫志》成书十八年后,蒲大受仍然健在,且与名流相往还。《碧鸡漫志》写作于王灼晚年闲居蜀地之时。他的文集中《次韵大受登正法塔见刘王二陵》一诗亦作于成都②,诗题中的“大受”很可能就是蒲大受。王灼文集中又有《次韵李知几》、《次韵师浑甫》诸作。李石字知几、师伯浑字浑甫,二人均为蜀士,且直接或间接地与蒲大受相关。其中李石曾为蒲大受之兄撰写墓志铭,详见后文;师伯浑虽无与蒲大受直接交往的记载,但他与晁公溯为挚友,晁公溯又是郭印的好友,而郭印则与蒲大受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蜀地文学家彼此交游酬唱,形成了南宋初期蜀地诗人群体之一。如能详

5、考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交游活动,将有助于我们对南宋西部文学的发展获得较为具体的了解。在这个群体中,郭印是一位比较重要的人物。他交游广泛,作品现存数量较多,可以提供的信息最为充分。而且,了解郭印其人也是考证蒲大受生平的关键环节。因为郭印的好友何耕在《赋双流郭信可隐居》组诗十首之《云溪》诗后自注云:“公与蒲大受为平生诗友。”③一语道出了二人之间非比寻常的深挚友谊。循此线索,我们在郭印文集中找到了多首与蒲大受酬唱的诗作,如《正月初八日同莫少虚、蒲大受王园泛舟,各赋二首》、《次韵蒲大受琴中趣二首》、《与大受述之耕道游绝尘亭探韵得赋字》、

6、《月下观梅寄蒲大受》、《居官一首呈大受明举》等等。郭印,《全宋诗》小传称“字不详,史籍无传”④。今据何耕诗可知郭印字信可,成都双流(今四川双流)人。又据方志可知他于政和年间中进士第⑤。《四库全书》著录其《云溪集》十二卷,辑自《永乐大典》。综观文集,郭印平生踪迹基本不出蜀地。他曾任永康(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倅,后假守忠州(今重庆市忠县)⑥,并曾受到汪应辰的举荐⑦。《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交游最密为曾慥、计有功等,皆一时博雅之士,则印亦胜流矣”⑧。从郭印《登咒土寺东台》诗中“倚郭繁华地,斯游喜屡经”之句来看,他在成都居住过较长的时间。

7、蒲大受亦曾与他同在成都,彼此之间往来酬赠,创作了很多诗歌。郭印诗《陪元允大受游天宁寺三首》可作坚证。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在李石《方舟集》中找到了一篇《蒲隐君墓志铭》:阆中蒲氏多父兄子弟,各能推其先阀诗书,世传以矜耀于人。……大受自号漫叟,仕不进而性学甚明。诗甚有句法,足以倾时辈。凡蒲氏俊少,皆习其传。大观、大渊经学义理益邃,诗如漫叟之工。……大观者讳某,中奉公仲子,法当得官,而推避引去不屑,欲自致科第,卒不如志。隐峨眉山下,筑室榜曰“心远”,漫叟为之记,许之曰:仲氏吾见其止之也。……年四十七,卒于洪雅。曾祖某官,祖某官,父中奉公

8、某,娶某氏。二子棠、概以年月日葬某地。⑨李石此文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使我们了解到蒲大受、蒲大观、蒲大渊兄弟三人当时在蜀中颇负盛名,且明确指出了蒲氏兄弟的籍贯。由于墓志这种文体的特殊性,其可信度相当高。文中称蒲大受自号漫叟,正与其室名“漫斋”相印证。中奉大夫是寄禄官,属文散官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