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再解读

《伤逝》再解读

ID:22365161

大小:71.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28

《伤逝》再解读_第1页
《伤逝》再解读_第2页
《伤逝》再解读_第3页
《伤逝》再解读_第4页
《伤逝》再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逝》再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伤逝》再解读《伤逝》再解读【内容提要】:《伤逝》所讲述的是两个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长久以来,人们通常用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来阐释《伤逝》,这也不无道理,可以作为一种解读方式。但在我看来,《伤逝》也存在着多层底蕴,如果只注重爱情故事本身及其意义这一层面,至少是不全面的。因此,本文分别从鲁迅文章的气氛、鲁迅内在本质渊源、绝望中的希望、涓生的形象分析等多角度对《伤逝》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关键词】:《伤逝》气氛渊源绝望中的希望悲剧性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文学创作不仅最先展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绩,而且在中国整个20世纪文学发展史中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

2、。鲁迅一生著述极多,我们现在通用的《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就收入三百九十九万字,[1]但总的说来鲁迅先生用力最多也最得意的是他的小说,虽然在他所从事的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中,数量最多的是他的杂文。因为就小说与杂文而言,就鲁迅先生本人来说,他的杂文被动的成分多些,鲁迅先生本人也多次说道他的杂文是一种无奈之举,而小说对鲁迅先生来说,几乎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每篇小说,他都作的那样认真、那样入神,即便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所挂念的依然是他未完的小说创作,也仍在为他的小说体式的是否完美、主题的能否为人们所理解而不安。毫无疑问,鲁迅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十分杰出的成就,他是

3、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2]然而也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在我们眼中也就失去了他本来的面目。长久以来,不管是鲁迅本人,还是他的作品,都使我们觉得是那样的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难以琢磨,我们不禁会问自己,真实的鲁迅是什么样的,不是指他的面貌,而是指他的心灵世界。最近,有人提出气氛一词来称道鲁迅先生的作品、人格,也许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鲁迅先生的别开生面的大门。1956年,时在香港办报的曹聚仁到北京拜会周作人,一见面就谈起鲁迅先生的小说。曹聚仁告诉周作人,他最喜欢《在酒楼上》;周作人欣然表示同意,他说,我也认为《在酒楼上》写得最好,这是一篇“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3]

4、。从而首次在对鲁迅先生的评论中引入了气氛一词,同时,周作人的评价,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鲁迅先生小说的很好的视角。所谓“气氛”,周作人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气味”;在《〈杂拌儿之二〉序》里,他这样写道,写文章要追求“物外之言,言中之物”,“所谓言与物者何耶,也只是文词与思想罢了,此外似乎还该添上一种气味。气味这个字仿佛有点暧昧而且神秘,其实不然。气味是很实在的东西,譬如一个人身上有羊膳气,大蒜气,或者说是有点油滑气,也都是大家所能辨别出来的”。[4]因此,我理解所谓“鲁迅气氛”,主要是指鲁迅先生的精神气质在小说里的投射。而谈到鲁迅的精神气质就不能不注意到鲁迅和他的故乡浙东文化

5、与中国历史上的魏晋风骨、魏晋风度的精神联系。这就提示我们:要从鲁迅小说与魏晋文人、魏晋文学与玄学的关系的角度来讨论“鲁迅气氛”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的揭示出深藏在鲁迅先生冷峻外表下的真实心灵世界。而能够折射出鲁迅先生真实内心世界的,我认为最为可靠的资料是他的小说。与魏晋文人相比,不同的是,魏晋文人是把文章作为一种标志的,显现了一种风度,是极力的在文章中注入所谓的风味;而鲁迅是本身有这种气度,是一种由内向外的折射。而在鲁迅先生所有作品中,最能反映鲁迅先生内心世界也最为独特的作品,我认为是《伤逝》。说它独特,不仅指他的气氛,也指他的内容。《伤逝》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的一篇情感类的小

6、说文字,因此颇具有一种神秘的氛围。虽然它是小说男主人公涓生的手记,并无自我辩驳的特点,但仍有知识分子的自忏自省性,正是从这一点上,我们说《伤逝》是最接近鲁迅先生内心世界的一部作品;另外,《伤逝》也充满了对人的生存困境的追问。人们通常用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来阐释《伤逝》,这也不无道理,可以作为一种解读方式。但在我看来,《伤逝》也存在着多层底蕴,如果只注重爱情故事本身及其意义这一层面,至少是不全面的。或许我们还应该做更深层次的开掘。阅读《伤逝》,心不能急,你要有耐性,一点一滴的去读。不象其他情感类小说,节奏很紧凑,《伤逝》的节奏是迟缓的。在情感类小说中,也有舒缓的一类,然而气

7、息是明快的。但《伤逝》却没有。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以青年的婚恋为题材的小说,《伤逝》给人的感觉是独特的。阅读《伤逝》的文字也许最初你能够细心慢慢的去读,去品味;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相信你的心情便会焦躁起来,变成两个字,三个字,甚或一行一行的略去,只寻着它叙事的部分。然而如果这样,《伤逝》中精华的部分也便被你略去了。虽然《伤逝》是以青年的婚恋为题材,但其意并不在情上,也并没有人把它归于抒情小说之列。从某种程度上说,《伤逝》作为一类情感小说,是不成功的。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中国旧社12全文查看会严肃的揭露者和批判者,这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