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肉搜索”谈网络传播的“把关意识”

从“人肉搜索”谈网络传播的“把关意识”

ID:22373993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8

从“人肉搜索”谈网络传播的“把关意识”  _第1页
从“人肉搜索”谈网络传播的“把关意识”  _第2页
从“人肉搜索”谈网络传播的“把关意识”  _第3页
从“人肉搜索”谈网络传播的“把关意识”  _第4页
从“人肉搜索”谈网络传播的“把关意识”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人肉搜索”谈网络传播的“把关意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人肉搜索”谈网络传播的“把关意识”摘要:“人肉搜索”时而魔鬼时而天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博客、论坛等言论集散地“把关人”作用弱化甚至缺失导致了人肉搜索善恶难辨。文章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把关意识”这一概念,只有网络编辑、传统媒体、广大网民都建立“把关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暴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纯净的网络环境。关键词:人肉搜索;把关人;把关意识;网络传播2008年的愚人节,品牌价值排名全球第一的“谷歌”用幽默的口吻提出了一个让人好奇

2、的概念“人肉搜索”。其实在“人肉搜索”概念提出之前,互联网上亦不乏符合“人肉搜索”概念的诸多事件。这些事件从网上蔓延到现实世界中,如同涨潮前的海水,一浪高过一浪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冲击着社会的法律范畴、冲击着网络的道德底线。一、“人肉搜索”带来的冲击2001年网络爆出微软女代言“陈自瑶事件”,“人肉搜索”开始小试牛刀。经过近5年的积淀,2006年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正式将“人肉搜索”推到了风口浪尖。自此,“人肉搜索”引发的话题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谈资,无论是“钱军打人”、“死亡博客”

3、,还是“很黄很暴力”、“华南虎照事件”都无一遗漏地被大众传媒报道,被传播学界探讨。人们开始争论潘多拉魔盒里跑出来的“人肉搜索”是天使还是魔鬼?当然,随着网络社区管理机制的日渐完善,随着网友自身素质的逐渐提高,人肉搜索似乎也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在2008年的“5·12”四川大地震事件中,以“谷歌”为代表,包括天涯来吧、百渡贴吧、搜搜搜吧、新浪和网易等网站的数千个相关网页,紧急启动的专项搜索引擎——“寻找灾区的亲人”彰显出“人肉搜索”前所未有的人文关怀和凝聚力,“人肉搜索”在揪出“李冬梅”这

4、类借“爱心捐助”发国难财者以及“Die豹”、“辽宁女”这类全无爱心的失人性者时“井喷式”地应用也受到了各方赞誉。难怪传播学者周培勤说,网络和“人肉搜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管理模式,使中国社会变得更加民主和透明,信息更加公开,而这些反过来也培养了全社会的公民意识,让人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去……但就当有些学者认为“网友不惜成本地搜人、骂人,背后必定有它并不无聊的原因,人性深处最终追求的还是心灵的幸福、与他人关系的和谐……”时,一轮新的“人肉搜索”“菊花香香”事件又开始了。2008年6

5、月16日,一ID为“菊花香香儿1986”的网友在天涯社区发出一篇名为《我就喜欢做二奶,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就很好啊!》的帖子,炫耀其成为当地某高官“二奶”后的种种好处。随后有网友“wangluoisliliang”在同一论坛抛出“人肉搜索”帖《菊花香香儿1986照片,欢迎提供线索》并附照片,指出成都人“静儿”就是“菊花香香”。自此,大量网友开始对“静儿”进行“人肉搜索”,不但公布其本人的生活照片、住址、手机号码等一系列隐私信息,而且其家人的信息包括她四岁儿子的照片都被公布到了网上。“静儿”不再安静

6、,大量的骚扰电话及谩骂侮辱从网络闯入了现实生活。“静儿”感觉正常生活崩溃了,终于在2008年7月4日找到律师,开始申请法律援助,想通过法律途径找到对自己进行恶搞的人。虽然这件事还没有最终的结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肉搜索”仿佛回到了几年前的“铜须门”,再次成了不懂人事的疯子,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二、“人肉搜索”缘何善恶难辨一边是“菊花香香”事件中“静儿”的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一边是“最美打工妹”的甜美微笑和“最美志愿者”的爱心救助。互联网上的“人肉搜索”缘何如此善恶难辨不易把握呢?“人肉搜索”

7、关注的话题或者事件多发生在论坛、博客或者播客等原创内容区域。而这些区域中信息“把关人”作用弱化甚至出现缺失现象是造成“人肉搜索”时而天使时而魔鬼的主要原因。“把关人”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最早提出,经由传播学者怀特引入新闻研究领域的。这个概念主要用来说明在大众传播领域,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把关人”在决定着信息的重点所在,掌握着解释信息的权利,决定信息是否最终流向读者,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传统媒介中的信息经过记者、编辑层层把关,呈现在受众面前时,显得相对理性。而网络传播中的

8、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更趋感性,属于网民的自然流露,人们可以以匿名状态发泄内心深处的种种原始情感。所以当一条信息刚刚出现在互联网上时,网络编辑、“斑竹”等“把关人”不会注意到它。而当这条信息成为了“人肉搜索”的“猎物”被数目庞大的网民追捕时,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无论出于技术问题还是商业目的都不可能“把浮出水面的冰山再按回水里去”。造成网络尤其是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领域“把关人”弱化甚至缺失的原因是有以下几方面。(一)网络传播“传受合一”,权力分化难把关在网络论坛或博客等传播领域,人人都可以上网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