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

ID:22393870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9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_第1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_第2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_第3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_第4页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孔子是生于2500多年以前的思想家与教育家,他的儒家学说是对中国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思想体系。本文的目的就是用心智学的方法,从《论语》中对他记载的言论,来分析他的心智。  一、孔子的谦虚与他隐藏的自夸  1、泰伯篇8.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孔子说:“如果有人具有周公那样的美妙的才能,但假使他骄傲而又贪鄙,其余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  2、八佾篇3.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 也。”  (孔子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要

2、请教。有人说:“谁说陬人的儿子明白礼呀?进入太庙,什么事都要请教。”孔子听说这话,说:“这就是礼呀!”)  3、泰伯篇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常从事于斯矣。”  (有能力却向没有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却向知识缺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像没有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却像空无所有一样;纵被欺侮,也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便曾这样做了)  从上面第1,2段话来看,孔子本人是反对骄傲,主张谦虚的。而类似这样的话在《论语》中反复多次出现。从第2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并不认为自己不懂礼,而是因

3、为这种谦虚的行为符合“礼”。所以他要采取“谦虚”这样一种态度。而第三段话孔子弟子曾子所说的话充分的展现了孔子的真实的内心思想。同时也是对“谦虚”的一个注解。那么孔子真的是从来不自我夸耀么?长期的心智学研究使我坚信,人是无法抑制个人的自我夸耀行为,只是往往会有扭曲的表现形式。那么《论语》中有孔子的自夸么?  4述而篇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5述而篇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孔子说:

4、“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6述而篇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首先,从第四段可以看出,孔子对自己是非常肯定的,但是没有明显的夸耀。第5段也是如此。但是这2段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古”。第6段也表现了对“古人”周公的崇拜.难道孔子真的如他所说的那样崇拜古人么?仔细分析第5段“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的确做了很多编辑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的事,而没有去创作。那么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的

5、《论语》是什么?今天的人有谁会去读孔子整理过的那些“古”?《论语》并不是孔子自己写的。但是记载的大部分都是孔子的思想和蕴涵他的思想的言行。他的思想就是孔子最大的创作不是么?如果我们所读的《论语》也是“古人”的思想,那么《论语》就没有他存在的必要了。事实上孔子有着他自己的思想,不同与“古人”的思想,超过古人的思想,可是为什么他要把荣誉都归于“古人”?再来分析第六段话。周公是孔子推崇的“古人”。可是,衰老的厉害和梦见周公有什么关系?衰老为什么就梦不到周公?答案是“周公”是一个替代品,所谓“周公的思想”其实是孔子的思想,当孔子思想活跃

6、的时候,他就会想出很多“周公的思想”,这一点如同西方的“先知”在睡梦中把潜意识思考的结果,说成“上帝的旨意”一样。孔子同样把自己思想的荣誉归于“周公”孔子赞扬的古人就是假想中的“他自己”,事实上他在用一种隐蔽的方式称赞他自己。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处处看到这种赞扬自己的方式,比如我的朋友陈某他在听说我要用我的心智学方法去分析孔子时,他对我说“为什么要给太阳找黑子了?”陈某是研究孔子的专家,他在研究孔子中获得了巨大快感与成就感,当他预感到有人要去揭示孔子的内心世界时,他本能的采取了反抗的态度。就如同一个人预感到自己的内心将要

7、被揭示时,所采取的反抗态度一样,他把孔子和他自己想象成了一个人。  同样,我们经常听到“我的朋友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有钱,如何如何知识渊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的朋友”对“我”有认同作用,通过夸耀“我的朋友”来提高自我的位置,以达到自我夸耀的目的。从心智学角度来说,人的心智中,把“我的朋友”替换了“我”,夸耀“我的朋友”就等于自夸  孔子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只是他的“谦虚”价值观限制了他自我夸耀,于是他的自我夸耀便以一种扭曲的形式——夸耀古人,表现出来。人人都喜欢自夸,甚至像孔子这样的人都无法抑制这种本能,那么为什么要提

8、倡“谦虚”?“谦虚”的本质是什么?在众人面前,要表现出不如别人的样子,这种心智的动机是什么?  人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关注,这是人类本能喜欢自我夸耀的原因,当别人受到大家的关注的时候,自我受到大家关注的机会就减少了,这是人本能都不喜欢别人自我夸耀的原因。从心智学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