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商业贿赂行为法律规制的思考

完善我国商业贿赂行为法律规制的思考

ID:22398468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完善我国商业贿赂行为法律规制的思考_第1页
完善我国商业贿赂行为法律规制的思考_第2页
完善我国商业贿赂行为法律规制的思考_第3页
完善我国商业贿赂行为法律规制的思考_第4页
完善我国商业贿赂行为法律规制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完善我国商业贿赂行为法律规制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完善我国商业贿赂行为法律规制的思考:本文运用理论分析法,以目前我国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规制的难点和缺陷为出发点,着重研究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做出研究分析。从而落脚于如何完善反商业贿赂的法律制度,明确商业贿赂的法律责任,完善商业贿赂的法律救济。  关键词:商业贿赂;反商业贿赂;制裁    一、我国商业贿赂法律规制的现状及缺陷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商业贿赂行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社会上。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我国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旨在规制商业贿赂行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贿赂的种类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隐蔽,立法上的缺陷和不足仍非常明显。  (一)我

2、国反商业贿赂的立法现状  我国有关规制商业贿赂行为的主要立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以及2005年签发的《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在《合同法》、《土地管理法》、《保险法》、《公司法》、等大量法律中,也都有对商业贿赂行为的禁止性、处罚性规定。  此外《刑法》以及刑法修正案(六)也对商业贿赂行为的刑事处罚进行了规定。  (二)我国商业贿赂行为法律规制的缺陷  1、立法缺陷  首先,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关商业贿赂监管主体规定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然而工商行政部门又受限于政府而且被赋予的权利仅有询问权,查询、复制相关

3、资料权和检查权。这就造成了该监管部门地位不独立,反商业贿赂手段简单,操作性差。第20条规定侵害方要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法条,"受侵害方"是诉讼主体。可是商业贿赂行为破坏的是正常的市场竞争,那么谁是"受侵害方"?其次,在《暂行规定》中规定商业贿赂行为的行贿方是"经营者",那么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行为的政府部门是否受到法律规制不明确。受贿方为"对方单位和个人"那么和交易行为密切相关的第三人没有包括在内。第8条规定:"经营者在商品交易中不得向对方单位或个人附赠现金或者物品。但按照商业惯例赠送小额广告礼品的除外。"从中可看出附赠的主体仅为"对方单位或个人"其中的交易对方的个人,不包括普通消费者。

4、但面对目前大量存在的针对普通消费者的附赠就无法规制。另外,对"小额广告礼品"的额度没有具体的限制,这就可能产生规避法律制裁的贿赂行为。第9条规定可以对行贿人和受贿人处以1-20万元的罚款。而没有对罚款做出具体的分级规定且数额限定较低。第三,《刑法》对商业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规定主要包括第163条、第164条、第386条、第387条、第390条、第391条和第393条。所涉及的主体由公司,企业,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的其他组织或个人(如个人合伙、民间协会),这就排除了在国家机关或国有事业单位工作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2、反商业贿赂执法方面存在缺失  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监管的是工商管理部门。《反不

5、正当竞争法》第3条第2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这样,对于商业贿赂行为可以进行监管的除了工商行政部门,还有各行业监管部门。从而使得工商行政部门没有普遍执法权导致监管权利重合,导致监管不利。  二、完善我国商业贿赂行为法律规制的思考和建议  (一)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  1、对商业贿赂行为加以准确的界定,严格确定主体范围  明确行贿主体是"经营者",即只要其所从事的行为属于经营性行为就属于"经营者"而不考虑他是不是从事经营性服务。受贿主体是"对方单位和个人"包括与交易相关的负责人、代理人、经办人、采购人员及其他对交易业务有决定权的人员。另外应添加与交易密切相关

6、的第三人也是行、受贿主体,如交易双方以外的但能对交易起决定性作用的单位和个人。  2、完善对附赠行为的法律规定  明确界定和为小额广告礼品范围,制定具体额度。可以参考《保险法》有关代理手续费的规定,将商品与赠品之间的价格比例设为8%。对于附赠的主体不仅是经营者之间,更应该扩大到经营者向消费者之间,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地遏制商业贿赂行为的蔓延。  3、强化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责任  确定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既包括行贿人也应包括受贿人。当行贿人和受贿人共同,构成通谋的应当承当连带责任。其次商业贿赂行为所侵犯的不仅是经营者的经济利益更是公平竞争权和正常的市场秩序,所以商业贿赂侵害责任索赔主体除了直接参与

7、竞争的诚实同业经营者,也应该有维护行业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业协会。甚至普通消费者也应该成为"受侵害方"因为他们更是经济关系中的主体。其次,在行政责任上可以借鉴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可以撤销其从事相关行业的行政许可、禁止其产品出口等,这种处罚对于企业来说比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更为致命,更能有效遏制商业贿赂行为。还要加大处罚力度,改变处罚标准。目前我国规定的罚款最高额为20万。这并不足以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