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别式法求值域

判别式法求值域

ID:22414169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判别式法求值域_第1页
判别式法求值域_第2页
判别式法求值域_第3页
判别式法求值域_第4页
判别式法求值域_第5页
资源描述:

《判别式法求值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判别式法求值域增根的研究文章来源: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 我们都知道对于形如f(x)=的二次分式函数我们通常使用判别式来求其值域。但这是在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分子分母有公因式时,我们须先约去公因式,化成f(x)=的形式,然后再求出其值域。但如果我们用判别式法求这类函数的值域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让我们比较吧!例:求二次分式函数y=的值域.方法判别式法化简为一次分式法解题过程∵y=∴(x2–1)y=x2–2x-3∴(y-1)x2+2x+3–y=0----------*①当y≠1时,△=b2–4ac=22–4(y–1)(3–y)=4

2、y2–16y+16=4(y–2)2≥0 (△=0时,y=2)∴y∈R,且y≠1②当y=1时,代入*式得:2x+3–1=0∴x=-1∵函数的定义域为: {x∈R

3、x≠1且x≠-1} ∴y≠1由①②得函数的值域为:∵y= =∴①当x≠-1时,y=, 即:y≠1 ②当x=-1时,y= = =2    ∵函数的定义域为:{x∈R

4、x≠1且x≠-1} ∴y≠2 由①②得函数的值域为:结果{y∈R

5、y≠1}{y∈R

6、y≠1且y≠2}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用判别式法求值域的结果,比先化成一次分式函数来求解其值域的结果多了一个值y=2。这就是说,用判别式法求值域会产生增根。这是

7、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首先来研究一下用判别式法来求值域的原理吧!函数是定义域到值域的映射,在定义域内任何一个x值,在值域内都有唯一一个y值与之对应。反过来,值域内每一个y值,都会有一个或多个x值与之对应。将某一函数化为关于x的方程(将y看作是x的系数),只是将x和y的对应关系用另一种形式表示出来,其对应实质并未改变。判别式法求值域就是基于这种思想而产生的。将二次分式函数的分母乘到另一侧,得到一个关于x的方程。如果二次项系数不为0,此方程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其中,当△≥0时(△是含字母y的式子),将这个范围内的y值代入方程,都能够得到一个或两个与之对应的x值

8、;而当△<0时,方程无解,这说明在此范围内的y值没有x值与之对应,因此此范围内的值y不属于值域。如果二次项系数为0,此方程为关于x的一次方程,将此时y的取值代入解析式可得到一个与之对应的x值,如果所得x值在定义域内,则该y值属于值域;如果所得x值不在定义域内,或所得解析式根本没有意义,则该y值不属于值域。 但这样做不禁会使人产生疑问:将分式两边都乘以分母,x的定义域扩大了,不会产生增根吗?上面题中出现的增根是否源于此呢?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吧!倘若分子、分母均为二次整式,且没有公因式存在,例如:y=,(其中a、b、c、d为互不相等的实数),我们通常须将其整理成

9、为(x-c)(x-d)y=(x-a)(x-b)的形式,当x=c或x=d即分母为0时,方程左边等于0,而(x-a)(x-b)≠0,即当x的取值使分母为0时,方程左右不相等,即没有y值与之对应,所以此时不必担心增根的问题。但当分子分母中有公共因式存在时,情况就不同了。如文章开始时我们解的那道求值域的题目:y=,整理后得:(x2–1)y=x2–2x–3,我们发现,当x=1时,即有x2–1=0,同时也有x2–2x–3=0。即当x的取值使分母为0时,存在某一y值与之对应,所以此时用判别式法求值域时就会产生增根。现在产生增根的原因已经搞清楚了,我们继续观察就会发现:增根

10、产生的位置往往是在一元二次方程△=0的时候,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上例中将△≥0的范围内取得的y值代入到一元二次方程中,所解得的x值中总有x=1这个值。也就是说,在此范围内的任何一个y值总有x=1与之对应。由此不难找出原因:使△>0的y值(y≠2)均对应两个x值,其中x=1使得分母为0,为增根。另一个x值则在定义域内,所以y值可看成是由此x值对应的函数值。而当△=0即y=2时,方程有两个相同根:x=1,此时的y值(y=2)是由x=1对应的。而x=1可使分母为0,不在定义域内,故其所对应的y值2亦不在值域内。这就是增根总是出现在△=0

11、处的原因。弄清楚了出现增根的原因及出处,我们今后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先检查一下所求二次分式函数的分子、分母是否能够约分,然后再去考虑是否采用判别式法来求其值域;或用判别式法求出其值域后,再将△=0时的y值代入分母进行检验,看是否会使分母为0,以确保不产生增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