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梁预压方案(修)

现浇梁预压方案(修)

ID:22433835

大小:26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现浇梁预压方案(修)_第1页
现浇梁预压方案(修)_第2页
现浇梁预压方案(修)_第3页
现浇梁预压方案(修)_第4页
现浇梁预压方案(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浇梁预压方案(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1--1--2--2--2--2--3--3--3--4-一4一-4-一5-目录1、预压荷载计算2、预压点的布置3、预压目的4、预压的材料及设备5、预压的方法6、预压的工艺1)、分级预压2)、加载顺序7、支架预压安全措施8、箱梁模板预留沉降量估算9、测量观测10、变形观测的数据收集I11、观测的数据整理12、附件32m现浇梁预压方案32m现浇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安装模板前,须对支架进行预压。支架结构为:中间设置两排支墩;上部贝雷梁采用简支结构,形成2跨简支梁,跨度为(15m+12m)。,在底模安装前应对支架进

2、行预压试验,以消除其非弹性变形,为底模标高的预拱度控制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预压也是检验支架强度及刚度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预压方案采用堆载形式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的材料选用大土袋。1、预压荷载计算①单片32m梁荷载:砼体方量为:330.74m3,其重量为:330.74*2.4=793.776t;钢筋重=60.138t;钢绞线重=10t小计:863.914t②外模架自重=INT(32/0.7+1)*2*0.18=16.56t③內模架自重=0.7*32=22.4t④施工荷载=0.4*32*12-153.5

3、t2、预压点的布置在每组贝雷梁设置三个点(两端1/4及1/2处)、每道横梁下两钢管间各设一个点(测砂箱下沉量)、中支墩左中右处各设一个点(观察支架稳定及中支墩沉降)。点位布设详见后附图3、预压目的为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测出支架的弹性变形,以便对地基承载力和支架弹性变形的理论值进行实际检验,得出可靠的经验数据来指导施工,正式浇筑箱梁砼之前对支架应进行不小于箱梁自重120%的荷载预压。4、预压的材料及设备大土袋、水准仪二台、钢卷尺一把、磅称、吊车。5、预压的方法现浇梁预压采用堆载形式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的材料选用大土袋

4、。预压按规范要求进行预压,做好支架预压沉降观测及记录。预压加载一般应使加载位置和顺序尽量和梁体施工时的加载情况和一致,预压时间也宜和梁体实际施工时闽相同(一般为7d)。按总荷载值的60%、100%和120%分三级加载,各级荷载在加载完成后15min、6h、12h和24h进行测量竖向及横向变形值,第三级加载增加48h测量观测时间点,每级加载后,以1天(24小时)两次观测结果差值不大于2mm,且2天(48小时)观测结果差值不大于3mm时,认为支架沉降处于稳定状态,沉降观测每级加载时问为24个小时。卸载同样采用分级卸载,并

5、记录每分级卸载后的支架回弹量,作为后期施工线型控制的原始数据。6、预压的工艺1)、分级预压预压施工拟分三级进行,预压采用人土袋内装砂,每袋重量按1.17t计算,一级为预压荷载的60%即Nl=(①+②+③+④)*60%=633.82t,每延米约17个土工袋,二级为预压荷载的100%即N2KD+②+③+④=1056.374t,毎延米约29个土工袋,三级为预压荷载的120%即N3=(Q>(g)+(D+(D)*l.2=1267t,每延米约34个土工袋。2)、加载顺序采用大土袋分级加载,加载顺序由一端向另一端分层进行,每级荷载

6、施加完毕后,并测量后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载。7、支架预压安全措施①、支架周围4m外放出警戒线,预压期间24h派人站闵,禁止任何人进入支架下面;②、统一指挥,对称均匀加载;③、加强稳定观察和观测,一旦发现变形异常,立即通知所有人员撤离现场;④、变形量测:3人为一组,按以上观测时间,两侧各派一人观测支架情况,无异常时,第3人才准予进入支架下面量测读数,量测后迅速离开,并做好记录;⑤、卸载顺序:先跨中,后两墩旁对称、均匀、有序卸载,防止偏压,支架失稳;⑥、所有施工、观测人员均要戴安全帽,穿防滑鞋。8、箱梁模板预留沉降量估算①、

7、支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压缩S2=2mm;②、支架在每一个接缝处的非弹性变形③、支架基底的沉陷值S4;④、S总预应力砼箱梁预拱值=62+53+64=12+34s4为各队首联预压自然沉降值,一般为5-15mm预留拱度最高值设在该跨箱梁的跨径中点,认真测量得出沉降数据。9、测量观测预压前,先测定观测点的初始标高,然P根据预压程序跟踪测量。每级荷载预压后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待加至120%后每2小吋观测一次,直至支架不再沉降(沉降值小于2mm),然后进行分级卸载并相应观测,做好测量记录。测量时,测点应保持固定,应焊接上便于放置塔

8、尺的“凸形物”(如废弃钢筋头),要求焊接可靠,h形物顶面平整;所有测点应做好红色醒目的标记,并应做好妥善保护。10、变形观测的数据收集试验前,须对各测点进行编号,同时编制预压变形实测数据记录表。见附表1。测点数裾观测应尽量选择在温差较小的时间进行,以确保数据可11、观测的数据整理支架的非弹性变形量为压载至100%和卸载至0%时其变形量的差值。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