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分红政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现金分红政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ID:22433864

大小:10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9

现金分红政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_第1页
现金分红政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_第2页
现金分红政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_第3页
现金分红政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_第4页
现金分红政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金分红政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金分红政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摘要本文研宄了企业在新的现金分红政策出台后是否会调整自身的盈余管理幅度和盈余管理方向。木文以2008年《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的政策为背景,通过检验上市公司2006年-2011年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数值的差异,发现,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比率低于30%的样本,资产盈利率大于行业平均水平和股本回报率大于10%的样本对于新政的敏感度高于别的样本。本文的检验结果表明,在研究盈余管理时,应考虑不同特点上市公司对于新的现金分红政策的敏感度。关键字:现金分红政策,再融资,盈余管理一、序言国际中成熟市场的上市公

2、司普遍来说都会将公司每年盈利的很大一部分用于股利支付,现金分红在股利支付中占到了很大的比例。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占到了公司净收入的30%左右,这一比例在20世纪80年代提升到了40%以上。美国在过去的50年当中,几乎所有公司都将收益的一半作为股利回馈给了股东。在这其中,分红派现又是最主要的股利支付方式。所以现金分红制度的完善可以帮助投资者坚定持股信心,引导投资者形成价值投资理念。表1-1是自2000年以来S&P500成份股总体的现金分红情况。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山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是非常成熟的时候,S&P500

3、指数的成份股己经是在坚持,稳定地分红,而且美国的上市公司的分红并不仅仅是年度的,更多的是季度分红,分红金额也是稳定的在增长。2004年开始的增长率均在10%以上。从表1巾还可看出,S&P500整体的股息收益率也较为稳定。即使是在次贷危机发生后的08年,S&P500成份股也是在稳定且略有增长的进行现金分红,这显然吸引了一部分价值投资者在股市低迷吋也坚守自己所购买公司的股票。在2007年,我国仍然在修改现金分红政策,但是美国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行为已经十分成熟。以下表1-2是美国2007年现金分红最多的25家上市公司。表1-22007年美国现金分红前

4、25家公司[1]111來源丁•民生证券,网址为http://www.mszq.com/现金分红数额排名第一的上市公司是Domino’sPizza,Inc.,这个上市公司在2007年的分红金额商达到每股13.5美元,股息收益率达78.76%。而在我国的股票市场,这种现象儿乎是不可能的。2007年度国闪最大方的上市公司沧州明珠,07年净利润2341.06万元,分红资金达到2956.25万元,分红资金超过利润总额,每股红利¥0.43,股息收益率为2.7%,仅比S&P500的整体股息收益率稍高。但是在中国,“炒股”一词就验证了我国股民的投机性,而非投资

5、性,股民获得利益的方式是通过低买髙卖。而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似乎就是为了融资和再融资,而对于融资和再融资之后的股利分配确是一直保持缄默。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沪深市场的现金分红水平比较低,股利政策的变化趋势也令人费解,并且不分配以及连续不分配股利的“铁公鸡”上市公司事件更是不罕见。根据《巾国证券市场报》的有关统计,截止2008年中期,有近110家上市公司超过10年没有进行过现金分红。其中33家更是自上市筹资以来就没有分给股东们现金股利。更多的公司是在上市第一年后象征性的给了一些现金分后,随后就再也没有在分红名单上出现过。上海证

6、券报资讯统计显示,2011年沪深两市共有373家企业在过去5年

7、A)未分派任何红利和红股,超过100家公司连续10年未分红。其屮,有225家企业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实现盈利,却依然一毛不拔。这种现象,有悖于中国的古训“喝水不忘挖水人”。针对这种情况,证监局也采取了不少举措。多次发布了关于现金分红的新政策,对于在实行的政策,也是修改了多次。2004年底,中国证监会已经利用相关规定把上市公司再融资条件与现金分红状况关联起来。该规定明确了上市公司若在最近的三年内没有进行过现金利润分配,就不可以增发新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近年来,中国飞速发展,上

8、市公司数量飙升,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但是为何在现金分红方而明显滞后于国外市场呢?这引发了我的思考。于是萌生了借鉴他国,分析我国现金分红政策的想法。在2008年现金分红新规颁布后,很多人说股票分红的吋代己经过去了,我国即将迎来现金分红的时代。可是现实状况真的是这样的吗?本文将现金分红情况分两个阶段来看一下这个“预言”是否成真了。第一阶段为2003年-2007年,即现金分红新规颁布前;第二阶段为2008年-2011年,即现金分红新规颁布后。本文以整个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利用几个不同的财务指标筛选了8个样本,以此来研宄不同特点的上市公司对于

9、2008年底发布的现金分红政策是否都有反应,若有反应,那么反应程度是否一样。(一)中国现金分红公司数量的统计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3年至2011年现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