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太阴脾经示意图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太阴脾经示意图

ID:22453666

大小:10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太阴脾经示意图_第1页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太阴脾经示意图_第2页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太阴脾经示意图_第3页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太阴脾经示意图_第4页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太阴脾经示意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太阴脾经示意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足太阴脾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足太阴脾经和脾脏相关,中医医学里所谓的脾脏,以现代医学而言,是指胰脏的功能;特别和胃有深厚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以完成消化机能。其主要的机能是温暖五脏,并吸收运送胃部消化,完成之养分入五脏六腑,以生成身体需要的细胞。胃和脾两个脏腑,具有表里关系,主宰着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因此,脾经一发生异常,身体各种症状就会呈现出来。如心窝或胃附近会有重压感,出现疼痛、恶心、打嗝等现象。容易下痢或便秘,身体消瘦下去。尿量少,有时甚至完全无法排尿。脚部容易冰冷、浮肿、身体有倦怠感。因为经常失眠,故身体感觉不

2、适,不活跃。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只要刺激经上的穴道,就能改善不适的症状。脾经上的穴位共有二十一个,列举如下:胸、腹部分有大包、周荣、胸乡、天谷、食卖、腹哀、大横、腹结等。下肢部份有府舍、卫门、箕门、血海、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商丘、公孙、太白、大都、隐白等。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核骨(第一骨小头后(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商丘),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

3、、大横;中极、关元,属于脾,络于胃(腹哀;会下脘、日月、期门),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隔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本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本经穴位: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1)隐白SP1Yǐnbái[定位]在

4、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解剖]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主治]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配伍]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刺灸法]浅刺0.1寸。[附注]足太阴经所出为“井”。(2)大都SP2Dàdū[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解剖]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主治]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配伍]配足三理治腹胀。[刺灸法]直刺0.3~0.5寸。[附注]足

5、太阴经所溜为“荥”。(3)太白SP3Tàibái[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主治]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配伍]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刺灸法]直刺0.5~0.8寸。[附注]足太阴经所注为“输”;脾经原穴。(4)公孙SP4Gōngsūn[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

6、支。[主治]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配伍]配中脘、内关治胃酸过多、胃痛。[刺灸法]直刺0.6~1.2寸。[附注]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参考资料:①据报道,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X线胃肠检查时,观察到针刺内关、足三里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②据报道,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5)商丘SP5Shāngqiū[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解剖]有跗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丛。[主治

7、]腹胀,泄泻,便秘,黄疸,足踝痛。[配伍]配气海、足三里治腹胀肠鸣。[刺灸法]直刺0.5~0.8寸。[附注]足太阴经所行为“经”。(6)三阴交SP6Sānyīnjiāo[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解剖]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配伍]配足三理治肠鸣泄泻;配中极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治疝气;配内关

8、、神门治失眠。[刺灸法]直刺l~1.5寸。[附注](1)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7)漏谷SP7Lòugǔ[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解剖]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肢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