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厥阴肝经图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厥阴肝经图

ID:21756682

大小:7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4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厥阴肝经图_第1页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厥阴肝经图_第2页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厥阴肝经图_第3页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厥阴肝经图_第4页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厥阴肝经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二经络图具体讲解-足厥阴肝经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足厥阴肝经图十二经络示意图肝脏从现代医学而言,具有解毒和储藏养份的作用,并且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脏器之一。然而,在中医医学的领域中,肝和肾一样,担负着维持人的生命机能的重要任务。肝属木,可称之为人体的将军。将军率领着抵御外敌的军队,肩负排除体内、体外不断拢击的毒素的任务,是一个专司解毒的脏器。肝经发生异常时,身体即会呈现各种不适的症状。如:脸煞费苦色不佳、喉干、恶心等。下痢。阴部痛、腰痛。脚的第三、指痛。焦燥、缺乏决断力。肝经的经脉是由拇趾开始,和肾经、脾经交叉后往上行,经过性器而来到脐下约三寸之处。然后再由此地经过第九肘骨的前端,通

2、过肝、胆等内脏。肝经由此继续往上行,并在眼下分为左右两条,一条直通头上的肾脉,一条绕往唇部终止。肝经在第九肋骨处虽然有一个分叉,但是和十二经脉的起始肺经相衔接。因此,又因到十二经脉的最初经脉,形成生命永远的循环通道。足厥阴肝经: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 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

3、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它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它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本经一侧14穴(左右两侧共28穴),其中12穴分布于下肢内侧,其余2穴位于腹部及胸部。首穴大敦,末穴期门。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神经系统病症、肝胆病症、眼病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本经穴位: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1)大敦LR1Dàdūn[定位]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

4、趾甲角0.1寸。[解剖]有足趾背动、静脉;布有腓神经的趾背神经。[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少腹痛。[配伍]配内关、水沟治癫、狂、痫和中风昏仆;配膻中、天突、间使治梅核气。[刺灸法]斜刺0.1--0.2寸,或用三陵针点刺出血;可灸。[附注]肝经井穴。(2)行间LR2Xíngjiān[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趾背侧动、静脉;腓神经的跖背侧神经分为趾背神经的分歧处。[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

5、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配伍]配睛明治青光眼、降眼压;配太冲、合谷、、风池、百会治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衄血;配中脘、肝俞、胃俞治肝气犯胃之胃痛;配中府、孔最治肝火犯肺干咳或咯血。[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附注]肝经荥穴。(3)太冲LR3Tàichōng[定位]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解剖]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

6、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配伍]配大敦治七疝;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治贫血、羸瘦;配间使、鸠尾、心俞、肝俞治癫狂痫。[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附注]肝经输穴、原穴。(4)中封LR4Zhōngfēng[定位]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解剖]在胫骨前肌腱的内侧;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侧皮神经的分支及隐神经。[主治]疝气,阴茎痛

7、,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内踝肿痛。[配伍]配胆俞、阳陵泉、太冲、内庭泄热舒肝,治黄疸、疟疾;配足三里、阴廉治阴缩入腹、阴茎痛、遗精、淋症、小便不利。[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附注]肝经经穴。(5)蠡沟LR5Lìgōu[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解剖]在胫骨内侧面下三分之一处;其内后侧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的前支。[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痛,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胫部酸痛。[配伍]配百虫窝、阴陵泉、三阴交治滴虫性阴道炎;配中都、

8、地机、中极、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带下症、睾丸炎;配大敦、气冲治睾肿、卒疝、赤白带下。[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附注]肝经络穴。(6)中都LR6Zhōngdū[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