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古诗解读的四个“度”[论文]

把握古诗解读的四个“度”[论文]

ID:22455866

大小:1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把握古诗解读的四个“度”[论文]_第1页
把握古诗解读的四个“度”[论文]_第2页
把握古诗解读的四个“度”[论文]_第3页
把握古诗解读的四个“度”[论文]_第4页
把握古诗解读的四个“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握古诗解读的四个“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把握古诗解读的四个“度”把握古诗解读的四个“度”赵远利诵读古诗词,对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积淀、情感熏陶、语言运用积累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古人云:“不学诗,无以言。”近几年语文教育界强调“怎样教”转向“教什么”的转变,这也对诗歌文本解读提出了“回归文本、扎根文本”的要求。短短的一首几十个字的古诗,教师如何合理有效地解读文本,把握蕴含在诗歌文本中的意象,激发文本与读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引领学生感悟古诗词无穷的艺术魅力呢?一、把握编者的维度《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加入了这样一句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纵观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

2、古诗词的选人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利于学生积累和丰富,增强体验,培养语感。关注教科书编者的目的,是在强调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尊重编者意图,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古诗的本身价值,也要关注到古诗的教学价值,从而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比如,从人教版教材古诗词的课后练习题也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低年级只要求朗读和背诵古诗,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意境感悟不作要求。三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课后练习要求是:说说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再想象一下这些诗句描写的画面;五年级上册第5课的课后练习要求把张籍的《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六年级则有《轻叩

3、诗歌大门》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开展搜集、欣赏、朗诵诗歌活动,甚至自己写诗和进行活动总结。这样的练习题难度设计有一定的梯度,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在文本解读时,需要更多关注编者的意图,了解编者的设计苦心,这样才能听懂诗人内心的呼喊。在此基础上,教师才有可能挖掘诗歌的原生态教学价值,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新意的策略,最后达成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二、审视儿童的角度古诗文本解读要坚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而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读深读透。文本解读要求教师蹲下身子,贴近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儿童的实际知识水平和

4、能力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经验积累为依据,这样教学才能达到深入浅出。如《小儿垂钓》一课,一位老师这样进行教学。他说:“诗中有画,诗中有情。现在我们细细品读《小儿垂钓》,展开想象,然后你们试着用表演让这幅画活起来,好不好?”学生十分兴奋地朗读诗歌后,同桌尝试互演诗中的情景,然后老师选一组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学生表演结束,老师就势采访一个“小儿”:“你不说话却摆摆手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我正在钓鱼,摇手表示我不知道,请他快走,不要把水里的鱼吓跑了!”接着请另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教师采访问:“你先摇摇手,后来又向他招招手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我摇摇手是叫他不要大声说话,影响我钓鱼;我招招手是

5、想让他走近一些,我可以轻声地告诉他原因。”老师夸奖道:“嗯,你真是个好心的孩子。同学们,此时,你从他们的表演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一个专心致志学钓鱼的小孩。”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一个认真钓鱼、心地善良的孩子。”老师总结说:“这个小孩真可爱!请你带着这份喜爱之情,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这首古诗叙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小事,诗人用简练而富有童趣的语言,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小儿垂钓图。教师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采用表演的形式,再现生活中的场景,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思维,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教师站在儿童的视角,创设情境,让孩子进入文本角色,感受到钓鱼小儿

6、天真可爱的形象。三、站在文化的高度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课程具有文化负载作用,对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充分挖掘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用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熏陶学生,让他们继承并践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作者的思乡情感就是通过文化的意象“明月”来传递的。翻开历朝历代的诗歌,你会发现诗词中出现“明月”一词,大多数表达的是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如三国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唐代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清代袁枚的“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等。“明月”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

7、诗词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诗中明月既是自然世界的明月,也是传统文化的明月。在《泊船瓜洲》教学时,我们往往仅抓住“绿”字大做文章,把它当作一首写景诗来处理,忽略了诗歌文本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则对本诗作了如下解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是说诗人离家近,应该“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说诗人离家久,更该“还”。“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说诗人思家心切,但当下却不能“还”家。再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宋熙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