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及应对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及应对

ID:22479394

大小:75.6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9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及应对_第1页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及应对_第2页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及应对_第3页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及应对_第4页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及应对_第5页
资源描述: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及应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及应对摘要“互联网+”时代改变了大学生的社会认知方式和自我应对方式,弱化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学习互联网“用户至上”的思维方式,贯彻“以生为本”;要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形式拓展为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式教学;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互联网素养;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以提升教育质量。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思维;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6)14-0077-03“互联网+”时代作为人

2、类社会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最新潮头,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互联网+”的内涵与特点“+互联网”与“互联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互联网”中,互联网更多的是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简单、机械的叠加,通过打破信息的不对称,而实现效率重建,增加存量。“互联网+”则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先进信息技术[1],使传统互联网升级为一个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相互交汇融合的平台,在各类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互联网+”以“用户至上、注重体验、颠

3、覆创新、资源共享”为核心理念[2],强调通过有机结合产生化学反应,创造增量。在前互联网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的依赖于施教者的传统伦理道德素养,依赖于受教者在特定的封闭的时空里的所思所想。它的封闭性特征让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比较容易见效。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源头的多样化与扩散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但由于互联网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与国家政权结合的程度不断加深,加之政府对信息的适度管控从侧面配合了施教者的工作,因而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上仍然是有效的。而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所起的作

4、用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送,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种全方位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方式和自我应对方式影响很大。二、“互联网+”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一)“互联网+”强化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高效、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首先,“互联网+”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财富急速增加,“富了口袋,空了脑袋”的现象凸显,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大有抬头之势。大学生正处在心理成熟和思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思想上稍有放纵,就会导致

5、在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上产生“失范”行为[3]。其次,在“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在巨大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之下,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畏学、厌学的情绪和消极、颓废、自暴自弃的逆反心理。再次,“互联网+”时代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许多大学生以万丈豪情投入到创新创业的浪潮中,但在个人能力和外部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制约下,多数大学生创业者皆以失败告终。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常常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因此,“互联网+”时代,更加迫切需要通过思想

6、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创业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二)“互联网+”弱化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一方面,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信息容量更大,内容更丰富,获取更便利的网络服务。如引人入胜的网游,荡气回肠的网络小说,娱乐性十足的花边新闻等,而与此同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甚至让一部分大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导致本就不受青睐的思政教育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人们虚拟化生活进一步加深,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各种商品,不

7、去银行就可以办理各种金融业务,“互联网+”减少了人们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削弱了人们的情感联系,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也逐渐演变成“键对键”的交流。虚拟环境的交流严重阻碍了教师对学生真实思想活动的把握。(三)“互联网+”使思政教育者的权威受到挑战第一,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时间、地域以及各类教育资源的局限,大学生的知书明理更多地来自教师的教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思政教育者也因此备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而“互联网+”不仅促使全球性的知识库加速形成,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丰富和充实,也使教育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壁垒,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可以在任

8、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场合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教育者失去了对知识和信息的垄断权,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教育者的传道授业也时常遭遇质疑。第二,“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对于所有人都是陌生的,思政教育者也不例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