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

ID:22487254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9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    _第1页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    _第2页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    _第3页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    _第4页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初中地理教学论文-->一、引言现在不少学生不重视初中地理的学习,加之地理学科比较偏重于理性,学习兴趣不浓。同时有些教师在日常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一味照本宣科,地理课堂教学难免显得枯燥乏味,不能及时有效的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对地理科目愈加不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本文以探讨美育的内涵为出发点,通过查阅书籍资料,对不同学者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明确现代美育的内涵,以强调美育的功能。依托于地理科学,从宏观上分析地理美育的内容,笔者选

2、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为湘教版)的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根据黄京鸿教授的中学地理美育内容的分类系统,一一将每章教学因子审美点分类罗列,以供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参考。并从分析结果总结归纳出义务教育阶段地理美育内容的特点,进而参照地理美育的教学原则,联系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具体案例,提出可行、有效的教学策略。最终通过借鉴赵伶俐教授的审美化教学模式,促使地理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二、文献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美学的集大成者,他开创了以艺术教育作为

3、美育的先河。他在《诗学》、《修辞学》中提到音乐教育的作用,认为音乐教育的第一功能就是教育,第二功能是产生审美的愉悦,净化人的情感,第三功能是消遣,用于缓解紧张的情绪。之后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提出了“寓教于乐”的思想,这也正是审美教育的特点,它启发人们深入思考审美教育的特征以及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处理美育与德育、智育等的关系。近代,德国哲学家席勒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中正式提出了“美育”概念,并对其实质,社会功能和意义作了系统阐述。《审美教育书简》是历史上第一部以审美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著作,是审美教育理论

4、形成独立体系的标志。其后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和苏霍姆林斯基也都提倡德、智、体、美、劳的和谐统一。国外文献仅是对美育的内涵做了大量的研究,而将美育与具体学科教学相联系的文献很少。(二)国内研究综述在此基础上,西南师范大学赵伶俐教授经由10余年理论研究与美育实验,著有多部美育著作。其导师刘兆吉教授潜心研究美育心理学,开创了美育新领域的研究。西南大学黄京鸿老师将美育与地理课改相结合,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论文“课程改革中地理教师的多维视野及观念变革”提出,地理世界处处有美,地理教育处处有美,地理教师

5、要以地理美及地理教学美的欣赏、表现、创造为理想追求,以提高地理教师整体素质。同时也有学者将美育与地理学科结合,分析初高中教材中美育的相关内容,发表了许多文章,如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杜君兰和徐宝芳老师所发表的“八年级地理新教材美育内容体系研究”。纵观美育相关研究,对美育概念的表述愈加的完善,不同学科也结合各自学科特点阐述了美育在其教学中的体现,但就地理学科,从教材入手分析美育内容,并提出具体化教学策略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期能使美育在目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开展。三

6、、研究的理论基础................6(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6(二)认知—发现学习理论...............6(三)地理学“人地和谐”理论.........7四、美育的内涵................8(一)美育是艺术教育..................8(二)美育是情感教育......8(三)美育是完整人格教育.................9(四)美育是大美教育..................10(一)自然美.....................

7、10(二)社会美.................10(三)形式美...........10(四)科学美..................11(五)艺术美.........11八、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原则与实践(一)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原则情感性是审美心理的重要特征。在美育教育时,应引导学生深入到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境界中去,以引起受育者感情共鸣,融合自己的感情,形成审美感受,能够做出审美判断。美国斯基而斯实验得知,情能激思、启智,人的思维需要情感去滋润和培育。黄京鸿教授认为何不能激起受教育者情感呼应的教

8、育都不是美育。如此,要求地理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并世界的美好未来充满憧憬,能够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并调动他人。教师以情激情,把自身积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并唤醒受教育者的某种积极情绪,同时,教师应该重视教态,将姿态、手势与语言的美的完美结合,也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激起对美好家园强烈的喜爱之情,并坚定保护人类和谐家园的信念,这才是地理学科美育的深远意义。(二)地理教学中渗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