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ID:22488743

大小:2.68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8-10-20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_第1页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_第2页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_第3页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_第4页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以前的选官形式: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举贤任能”(实际是军事民主制,荐贤有沾亲带故之嫌也)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兼存“养士”与“军功”)汉代--察举与征辟制(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官人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贵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隋唐至清代--科举制历代选拔人才的方式,无外乎两种:荐举 考试古今中外,莫不如斯。但自三代至魏晋的荐举,基本上并不成功。因此,隋唐以后:考试成为主流,而以荐举辅之。一、科举考试的程序与内容(一)科举制度始末与录取进士人

2、数开始:隋炀帝大业五年(609)结束: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总计:约1300年录取:约10万名进士(98749人,诸说不同)状元:约600人明清科举制度示意图(二)正科(常科)与恩科乡、会试分为正科(常科)与恩科。乡试正科:每隔三年考试,逢子、卯、午、酉年考试。乡试恩科:皇帝因事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如皇帝登基、万寿等重大喜庆年份)。会试常科:逢丑、辰、未、戌年在京师考试。一、科举考试的程序与内容(三)乡试时间与名称乡试日期:八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各考一场。先一日(八、十一、十四)点名发给试卷入场;后一日(十、十

3、三、十六)核对交卷出场。考试时间在秋天,故称为“秋闱”。贡院四周围墙遍布荆棘,故又称“棘闱”。发榜多用寅、辰日支,以辰属龙,寅属虎,所以称“龙虎榜”。时中秋桂花开,亦称“桂榜”。乡试中试称“举人”,第一名俗称“解元”。一、科举考试的程序与内容(四)会试、殿试时间与名称会试时间:三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各试一场。会试由礼部主持,所以又称“礼闱”。因为在春天考试,所以又称“春闱”。会试第一名俗称“会元”。殿试时间:四月中下旬(不定)。因为是“天子亲试于廷”,故称“廷试”。殿试前三名俗称“状元”、“榜眼”与“探花”。正式名

4、称:第一甲第一名、第一甲第二名、第一甲第三名一、科举考试的程序与内容二、有关考官、考生与考场的各种规定(一)对考生的规定:填履历表:姓名、年龄、籍贯、婚否、三代(曾祖父、祖父、父亲)、身材(如胖瘦等)、面貌(如白晳、黑红、有无胡须等)结保:考生五人结保,如有舞弊发生,则五人同罪。点名与搜检:考生入场前点名与搜查携带的用品。(二)对考官的规定乡、会、殿试的考官都由皇帝亲自派选。乡试考官:一正一副,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会试考官:由1位总裁,3-5位副总裁,18位同考官,称“十八房”。殿试考官:殿试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评卷官

5、员称为读卷官。回避制度:别头试(考官子弟另试)、乡试考官避有籍。闭锁考院:会试考官上任,不许回家,直接赶到贡院住宿,断绝与外界一切接触,直至考试结束。二、有关考官、考生与考场的各种规定(三)对试卷的规定出题:保密出题,密印密封,当场开封。糊名:考生试卷填写履历的部分翻折封盖,加盖骑缝章,这一过程叫做“糊名”或“弥封”。誊录:誊录用红笔钞录原卷一份,供阅卷官评阅,称“朱卷”。对读:将“朱卷”与原卷(墨卷)核对,准确无误,原卷封存。阅卷:〇 △ 、︱×(圈、尖、点、直、叉)五等。文曰:清真雅正 雍容华贵 当行出色 逼真大家

6、等诗曰:清 新 妍 叶 可等(乾隆朝兆惠不知如何阅卷,高宗曰看前人如何画圈即可。)放榜:“朱卷”与“墨卷”相核,书写姓名与名次(乡试)。二、有关考官、考生与考场的各种规定(四)对考场的规定乡试考场:设在各省省城,称为“贡院”。号  舍:高约2米,深约1.3米,宽1米,无门。会试考场:太和殿或保和殿(清代)。二、有关考官、考生与考场的各种规定金榜题名时得意之诗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韩偓《初赴期集》:轻寒著背雨凄凄,九陌无尘未有泥。还是平时旧滋味,漫垂鞭袖过街西。名

7、落孙山时失意之诗唐罗邺《落第东归》: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唐温宪(庭筠子)《题崇庆寺壁》: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郑延昌见此诗,荐于当事,宪乃得第。)(庭筠才思敏捷,时称“温八叉”、每科考喜代为他人作,动辄“救数人”。)钱易《南部新书》记杜生员妻诗: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若来时近夜来!钱易,吴越王倧子。真宗朝17岁举进士,三题不及半日而完卷,被斥为“轻俊”落罢,然得“才子”美名。咸平中,复举进士,自以为第一,

8、考官贬为第二,易不平上书,有讽刺朝廷意。真宗阅之不快,再贬为第三。亦科举中大有掌故之人也。状元卷(一)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明青州府益都县(今青州市)人。明万历二十六(1598)年25岁时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第一甲第一名”为万历皇帝所题。状元卷(二)赵秉忠的殿试卷于1983年在山东青州市发现。卷子用宣纸书写,长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